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0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83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70篇
丛书文集   1166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905篇
社会学   384篇
统计学   5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弱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滞后,导致正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比重极大增加,工作任期普遍缩短,劳动力流动率提高,而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机会不足,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感极大地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就业安全性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制度和政策调整,来适应不断增强的就业灵活性。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制度政策的角度,对这些调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编撰经济法典是指有关经济法部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汇合编纂和基本经济法的撰写创制。编撰经济法典缘起于经济法的萌芽,经济法萌芽首先表现为个别法学家经济法思想的产生,而经济法思想也对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东西方国家经济法律法规的大量出现,经济法成了一种新兴的世界历史性的法律现象。这引发了经济法典的编撰,促进着经济法的完善,满足着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和以资本要素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运行上的实践比较深入,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因而在编撰经济法典上也可以为天下先,这将对世界法制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3.
<正>马年飞驰而去,羊年喜气而来,辞旧迎新,我们既甘苦备尝、感慨万端,又充满憧憬、激情盈怀。201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未雨绸缪、高屋建瓴,运用"破""立"结合的领导方法和艺术,在统筹把握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关系的基础上,在治党治军、深化改革、制度建设以及反腐败等领域进行力度空前的改革和治理。打虎拍蝇的雷霆手段,改革发展的铿锵足音,依法治国的强劲鼓点,饱含着亿万人民对国家发展的期待、对民族复兴的热望,激荡起整个中华民族成就梦想、走向复兴的强烈共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发展的新时代、新常态。  相似文献   
994.
儒、佛、道博大精深又历经曲折,为全面了解当前中国社会部分群体对儒、佛、道的了解和认识现状,我们按总体状况、儒学、道家道教、佛教四个部分设计了问卷,一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一千余份。  相似文献   
995.
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总结了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的发展历史及基础,并提出了综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6.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创建多元补贴机制,推进土地制度创新,使土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指出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隐忧.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将在波动中提高,粮食消费总量将平稳增长,其中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幅较大,粮食供需缺口有所扩大.因此,本文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调控机制,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引导粮食消费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粮食贸易平衡,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9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举中国梦。  相似文献   
999.
从把握中央精神实质、反思国内外农村发展经验和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等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定位问题。认为,准确定位要根据中央的精神实质,把握好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城乡演变的基本规律和我国城乡发展的特殊性、全国的共性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点及其建设全局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和持续发展的高度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加大外力推动促进内源发展,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发展,增进农民福祉。  相似文献   
10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与城市共同协调发展,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等值不同质的现代生活。以等值不同质为取向增进农民福祉,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树立大资源观,以增量资源为杠杆激活存量资源,构建平等、互动、共福的新型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