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严春华 《唐都学刊》2006,22(6):39-43
中唐碑志文在题式上的变化是碑志文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从总体上概述中唐碑志文题式的特点,然后具体从妇女碑志之题,僧、道碑志之题等方面分别展开深入探讨,可以揭示各类碑志文题式之特点,从而展现碑志文题式的概况。  相似文献   
52.
各种超高频电子整机需要高性能的表声波压电器件。介绍了新的压电薄膜——ZnO/AIN复合压电薄膜的制速、结构和性能,并给出主要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5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由最初的“必要补充”到“半壁江山”,并上升到“主流经济”的地位。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壮大根植于南通这一近代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深厚土壤,更得益于新世纪初大力度的企业改革。反过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完善了市场经济的体制,形成了一个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为南通实现近代以来第三次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4.
55.
文化中断与近代西康的“雇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读"现象是我国民族教育史上的奇闻怪事,以近代西康地区最为突出。作为近代教育史上民族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西康的"雇读"是民族同化教育中"文化中断"的典型事件,是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中断后消极抵抗的表现;"雇读"现象给民族教育留下的惨重教训,至今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分析西康地区"雇读"现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中断"理论,从而深化民族教育的研究。西康的"雇读"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中断"问题是民族教育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6.
严书翰 《领导文萃》2007,(11):12-18
今天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切准时代脉膊,把准发展大势,总结治国理政经验,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走向。关注十七大。就是关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7.
将虚拟物流和危机管理理论运用于突发事件物流管理,提出了突发事件虚拟物流体系的概念,并从组建基础、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突发事件虚拟物流体系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其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并进一步提出突发事件虚拟物流体系的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58.
王彦坤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省委党校,后调入省社科院,1995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十多年来,自认天资不高的王彦坤,凭着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对社科研究事业的执著追求,在科学社会主义、行政学、政治学等较宽泛的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完成10多项国家、省和院  相似文献   
59.
严英秀 《社科纵横》2005,20(2):170-171
《生死场》与《八月的乡村》共开救亡文学之先河,是2 0世纪3 0年代抗战文学的奠基作品,但二者还是存在着疏离和冲突。《八月的乡村》以宏大叙事表现了自觉的民族意识,反映了抗战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而《生死场》从女性身体经验出发观察民族兴亡,更侧重于表现女性在帝国主义和男权专制双重压迫下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60.
市长在寻找GDP的增长点,而市民在寻找幸福的增长点.收入与幸福感并不完全成正比,美满婚姻和美满的性生活也是幸福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