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积极提倡教育平等,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热情支持女子教育,极力促进教育改革,同时非常关注社会教育。从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中,可看到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多重影响,并有与时俱进、与国情结合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力车夫是民国时期亟待救济的一个弱势群体,具有生存资源匮乏、生存状态恶劣、生存地位边缘化、生存心理脆弱等弱势群体特征。政府和社会采取多种方式救济人力车夫,其间救济方式出现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本文从人力车夫弱势群体的特征出发,对当时的救济制度进行了客观的审视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侗寨鼓楼的起源与功用新论严昌洪侗族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山区和一些平坝上。他们聚族而居,一个或几个姓氏住在一个寨子。走进侗寨,在鳞次栉比的干栏式木楼房的中间,你会发现有一座建筑物像鹤立鸡群般地矗立在那里。那就是给侗家带来吉详的鼓楼。以鼓...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自1956年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土家族日益引起学术界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家族研究成果愈多。中南民族大学段超教授作为土家族学者从事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20余年,取得一系列成果,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土家族文化史》是他近年悉心研究的力作。通观该著,有下列特点。1.视野宏阔。以前的土家族研究,就土家族论土家族者居多。视角的狭窄,影响着土家族研究的深化,并导致一些结论不够科学。本书将土家族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大格局中进行讨论,从土家族文化与汉族、苗族、侗族等毗邻民族的文化交汇整合…  相似文献   
15.
在辛亥革命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大陆30位专家学者汇聚广东省中山市,回顾近年来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的状况,就如何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研究各抒己见,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冀图推动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骤增,带来包括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交通秩序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当局和租界当局为缓解人力车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压力,对人力车夫加以管理,不仅加强了日常管理,也协调人力车夫与各方面的关系,解决人力车夫与车行、与其他交通行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取缔人力车过程中也对人力车夫施以各种救济.但由于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管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导致马路上的对抗.当局取缔人力车的举措,终因在解决失业车夫出路问题和解决城市交通替代问题上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遭到广大人力车夫及社会各界的抵制而失败.  相似文献   
17.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近年来提出了"参与史学"的概念.本文在介绍他提出"参与史学"的背景后,根据他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系统论述了他的"参与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他一贯提倡历史学家要有参与意识,史学应该参与现实生活;主张通过对历史生活的参与,对历史遗产的盘点、总结,从历史中寻求智慧,用这种智慧对一系列有关中国和世界前途的问题进行深沉思考,从而参与历史的创造.他本人的的学术研究总是选择那些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力图对现实问题有所关照.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跟古人对话,也跟今人对话.他在参与现实的时候,保持着独立的学科品格和独立的个体人格,通过独立思考和独立追求,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在袁世凯组织清廷责任内阁时期、袁世凯确立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时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中德关系客观上朝着互利并逐步趋向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德两国同处于不利的国际环境和中德两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客观互利需要。同时也说明,在辛亥革命模仿西式民主与西式外交精神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对德外交逐步由被动走向主动。  相似文献   
19.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重温连横笔下的武昌首义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他对史事的裁量,对人物的月旦,充分显示其"深厚的史学修养和文学功底以及观察时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沈荩案发生将近100年了,但有关史实扑朔迷离,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本文对有关史实加以考证,认为沈荩不可能向八国联军告发清廷大员,他在北京的活动也并非是“散布革命种子”,“着手中央革命之预备”,他被清廷逮捕并杖毙,不是因为他披露了《中俄密约》,而是因为他曾参与自立军起事。据此,作者就如何看待当年革命党人为了宣传“排满”所写下的“史实”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