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个案背景 无忧(化名)原本是一个乐观开朗的28岁女孩,她与妹妹在深圳一家便利店打工.由于父母身体不好,依靠几亩茶园生活,还要供弟弟读书,所以姐妹俩俨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无忧的男友是香港人,听障残疾,从事保安工作,收入微薄,有时需要无忧的接济.  相似文献   
22.
谈笑论生死     
于丹 《领导文萃》2009,(5):133-137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 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 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23.
去年9月,我去了一趟内蒙古呼伦贝尔。我们开着辆三菱越野车,按说可以呼啸草原,想开多快就开多快,但是我们开得不是很快,经常刹车。牛羊,有时一群一群的,有时三三两两的;有时它们  相似文献   
24.
于丹 《中外书摘》2007,(2):63-65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相似文献   
25.
于丹 《金色年华》2011,(1):34-36
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可以坦率地跟大家说,作为大学老师,最痛楚的就是看到大学校园里那些尖子生,拿着全国最好的成绩单,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人格的缺失。你会看到那些以全省前几名的成绩考来的尖子生,为了争夺一个靠窗的铺位,或是为了谁先打一壶水,而打电话到辅导员那里告状,这样的情况一个月竟然有三四次。  相似文献   
26.
于丹 《东西南北》2011,(21):68-69
由张柏芝主演的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热映之后,无论是关于主演还是就电影本身都引发了热议的风潮,但无论是众多的影评人还是观众,却少有人去议“历史上真的有杨门女将吗”?那是因为他们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相信杨门女将于史有证,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7.
门风与涵养     
于丹 《人才瞭望》2016,(3):82-82
最近我刚从台湾回来,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的教养。
  在台北一家小店,我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店主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他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的团队自己设计的,获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我请他给我包起来,他却认真地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您考虑一下要不要。我遗憾地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一百元的小茶海。他提醒我说,这不是台湾设计,他让我很惶惑,我说你还要不要卖东西?他说正因为我要卖东西,才要说清楚,否则我卖的东西烫了人,人家会说我不诚信,生意也不会长久,我是要开百年老店的。最后,我买了一把柴烧壶。我很高兴,因为我买到的是台湾最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28.
大家好: 孔子说过一句话,他说“智者不惑”。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有那么些迷惑。什么叫惑,大家看这个中国字很有意思,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是一颗心。所谓惑者就是选择太多了,或者这个工作或扦那个工作,或者这处房子或者那处房子,没有选择人不可能有迷惑。选择太多,心思太小,一压,压垮了,这就是迷惑。什么时候心大了,知道何去何从,气定神闲,这个时候就是不惑。  相似文献   
29.
从容的内心     
于丹 《社区》2012,(8):18-18
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曾写过一个茶艺师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很多讲座中我都提到过。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个贵族.家里养了一位茶艺师。这位茶艺师泡茶技艺精湛.贵族一天都离不开他泡的茶。有一天,主人要去京都办事.想带茶艺师一起去。  相似文献   
30.
于丹 《社区》2012,(32):60-60
人们不愿意降低速度,是因为眼里只有终极目标。比如许多家长不断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名牌大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吃多少苦都认了。为了上名校,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将童年、少年时代所有的成长乐趣都放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