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93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832.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省份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历史机遇,西部各省份的经济社会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国民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但同时,由于自然环境、人口增长过快与历史等原因,许多西部地区还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833.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人家庭,是第四代华裔,父亲是一位钟表商,祖父则在一艘轮船上任职。光耀的取名沿袭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李光耀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和母亲商量说:“祖传下几代,我们家有龙,有坤,现在看来,应该有光,是不是就叫光耀?”他的母亲认同了:“就叫光耀!”  相似文献   
834.
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中,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人们精神富有可衡量与可测度。根据时代新人使命和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将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富有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为知识文化、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法治素养、精神风貌五个方面,每个方面从不同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精神富有的内涵与表现等提炼出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精神富有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时代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需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发展完善其具体内容,同时对大学生精神富有状态进行动态跟踪,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35.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见于《豳风·狼跋》篇,历代学者谨守古训,视“狼跋”为主谓结构成分。通过梳理“狼跋”词义发展的源流脉络,可知“狼跋”即“狼狈”,实为联绵词,“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是舞者来回甩摆衣袖和尾饰的舞蹈动作。由“赤舄”发掘《狼跋》的背景信息,可推断《狼跋》是一首赞美参加祭礼贵族的诗篇。  相似文献   
836.
毕天云 《浙江学刊》2008,(3):179-18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再组织化"运动催生了众多的农村民间组织,科学地认识它们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农村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农村民闻组织的社会地位,重点讨论了农村民间组织的社会责任内涵、对象和内容.  相似文献   
837.
论企业集聚、扩张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在特定地域空间的集聚、扩张,对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并且也将影响区域间要素流动、配置以及区际联系.  相似文献   
838.
藉田礼是古代帝王春耕前亲耕农田,以祈五谷丰登,奉祀宗庙,劝农固本与祭天致孝的一种朝廷政治仪式。综观历代藉田赋作,尤以唐、宋时期,赋家多承袭潘岳《藉田赋》,且在崇尚帝王尊严与权威之科考制度影响下,最能宏扬天子"固本"与"致孝"之封建文化意义。唐代李蒙、阙名和石贯《藉田赋》,阙名《千亩望幸赋》和王棨《耕弄田赋》,赋作多以精简之律赋艺术手法,铺陈天子藉田之排场和过程;而宋代王禹偁《藉田赋》、李廌《藉田祈社稷赋》和杨杰《藉田居少阳之地赋》,则多清新之散文笔法,详述藉田礼制及方位,其多元之形式内涵与风格,确实具有传承与拓新之时代意义。唐、宋藉田赋之内容与体制虽异,却多具有颂扬帝王"劝农固本"与"祭祖致孝"之文化意涵。是以本论文拟解读唐、宋八篇藉田赋作,从藉田礼制之视界加以探索,说明唐、宋藉田礼制创作之时代背景,强调"固本"与"致孝"有其一脉相承之文化传统。从赋家颂赞天子耕藉礼仪中,诠释其丰富多元之审美风格,进而肯定藉田赋作之时代意涵及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39.
840.
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包括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方面的高等层次教育.高职生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素质、岗位技能素质、职场应变素质、专业创新素质.高职教育应该从"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