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是影响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的重要因素。30年代初,美国一方面反对西方国家的关税政策,要求降低关税;另一方面自己又不断制订各种关税保护法规,提高关税税率,阻碍自由贸易原则的实行。“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华贸易迅速超过日本,位居各国之首。虽然中美贸易额不断增长,但中国入超也逐年加大,这无疑同关税问题有关。1934年美国的《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实施是国际贸易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国连续两年对美贸易出超,出超原因是否同美国新关税政策有关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加深、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兴起,美苏核对抗的成本逐渐加大,收益减少,国际影响不断减弱,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苏核力量对比的消长,促使美苏最终走出核对抗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制约美苏核对抗关系各种因素的分析,论述美苏核对抗困境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如何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视角探究中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对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们研究中国外交与战略的重要考量.客观上讲,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还没能为国际关系学创造自己的理论,但其自身有着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正在不断地融入到国际关系学的大学科中.一些美国学者把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脱离了国际关系学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外交政策研究本身,归咎为中国决策过程缺乏一定的透明度,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程度偏低,中国在国际制度中行为数据较少等.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江忆恩( 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美国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愿意或不能够为国际关系学‘创建’理论,不能把‘中国案例’纳入到学科辩论中.”①本文对美国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正在吸纳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实证研究视角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西方有学者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是自己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落后造成的,必须在制度上和观念上“西化”。文章认为,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很多,生产水平低下、对外的依附性、二元经济结构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不断恶化,不仅阻碍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的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也造成危害,这是影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际环境治理机制是国际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西方学界对国际环境治理机制的研究为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视角。通过对有效性评估、机制互动理论以及"机制复合体"松散治理架构的探讨,欧美学者为国际环境治理机制理论注入活力,为理解国际环境治理提供了分析框架。梳理和论述国际环境治理机制的诸多理论视角,使我们能够了解欧美学者研究思路的演变,探讨当代环境治理机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战后至 70年代末是美国海外资本输出的“黄金时期”。期间虽然美国经受七次美元危机的影响 ,但美国对外无论是政府直接投资还是私人直接投资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5 0年代至 70年代美国海外投资的方针、机制、形式和手段都不断变化 ,私人直接投资占美国海外投资的比重加大 ,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投资伴随着对这些国家战略资源的控制和掠夺。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用获取的巨额利润从事扩大投资活动 ,同时利用同被投资国的科学技术差距 ,进行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输出 ,以实现其海外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仇华飞 《社会科学》2022,(5):118-126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报告,新兴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经历从“G7时代”到“G20时代”重大转变的主要动力。新兴国家把G20作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的主要合作平台,新兴经济体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作为新兴国家的主要群体,金砖国家机制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35年中国币制改革与中美金银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华飞 《学术研究》2004,4(8):105-110
1935年 11月中国实行的法币政策 ,对于防止白银外流 ,统一全国货币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国内商品流通 ,促进经济发展 ,缓解金融危机 ,同时为促使中国货币走向世界 ,与国际货币接轨 ,在国际兑换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基础 ,这是币制改革的正面效应。但币制改革后 ,新货币价值能否持久稳定 ,南京政府没有把握。为了不使币制改革中途夭折 ,南京政府不得不向美国寻求援助。陈光甫访美 ,中美签订货币协定 ,美国同意以银换金 ,由中美两国财政部长具体实施。经过一番周折 ,才使中国法币准备金得到基本保证 ,法币制度经受了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 ,从时间上讲曾落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但进入 2 0世纪 ,美国后来居上。 70年代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对现代中国的研究 ,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的重点从传统中国转向现当代中国 ;研究特点是跨学科、跨专业 ,将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将儒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结合起来 ,这是美国中国学与欧洲汉学研究的主要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中美小麦借款得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31年中美小麦借款是典型的商业借贷。不少美国学者对这次借款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作过不切实际的夸大。事实上,当时美国国内小麦严重过剩,美国政府将向海外市场输出小麦作为解救农业危机的重要途径。从经济所产生的效益看,美麦借款对中国克服水灾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无论如何,借款给美国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给中国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