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931年中美小麦借款得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31年中美小麦借款是典型的商业借贷。不少美国学者对这次借款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作过不切实际的夸大。事实上,当时美国国内小麦严重过剩,美国政府将向海外市场输出小麦作为解救农业危机的重要途径。从经济所产生的效益看,美麦借款对中国克服水灾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无论如何,借款给美国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给中国的好处。  相似文献   
22.
美国商人从 1 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开始 ,在上海经营了百余年 ,在这块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从事各种商业投机。从经营航运、石油、烟草、地产到创立银行 ,美国资本渗透到上海各个行业 ,为近代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但由于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美商在投资过程中享有各种特权 ,使投资成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
中美新关税条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美两国间签订的第一个关税关系条约。新关税条约的签订既有美国尊重中国关税主权的一面,也要认识到美国为了同其他西方国家争夺在华利益,企图保持在华经济贸易优先地位的一面。事实上在中外间不平等条约没有完全废除之前,中美新关税条约中所说的双边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来说是言惠实不惠,而美国才真正是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24.
仇华飞 《社会科学》2006,28(2):18-26
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不久前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发表对华关系演讲时指出:美国认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确认中国“走新兴大国从未走过的道路”是一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成一体到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成功道路。尤其是佐利克强调美国应“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她不仅不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相反,她将促进和改善当今的国际环境。如果中美都从战略利益高度出发,佐利克的讲话必将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主流学派——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分别以权力、制度和观念研究为价值标准,用以揭示当代国际政治“问题领域”(issue areas)研究的内在逻辑规律.国际关系理论有助于人们分析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治理形成的动因,然而,一些西方学者质疑现存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是否真正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认为重构全球治理机制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强调: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超越政治传统的全球环境政策议程问题.学界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全球环境变化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二,说明全球环境关切兴起的因素、主要行为体的认知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挑战的有效途径.三,构建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当代国际政治主流理论的分析视角、研究取向有助于解释全球环境治理的特征和目标.  相似文献   
26.
印度洋安全结构呈现由中印美"战略三角"构成的弹性均势.印度由于处在"战略三角"中的"支轴",其对华战略选择具有灵活性.当中国的战略行为对结构冲击度小且双方利益兼容度高时,印度通常采取接触策略;当中国的战略行为对结构冲击度小且双方利益兼容度低时,印度通常采取约束策略;当中国的战略行为对结构冲击度大但双方利益兼容度高时,印...  相似文献   
27.
1648年"威斯特伐尼亚和约"的签订导致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出现.从此,建立在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原则基础上的欧洲国家体系逐渐演变成由独立国家构成的现代国际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体系是不同政治制度、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以及美苏双方对当时国际环境错误判断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紧密交融,政治问题经济化和经济问题政治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为特征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向纵深发展.新出的夏立平专著<当代国际体系与大国战略关系>(以下称<当代国际体系>),以新颖的视角论述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特征,诠释在当今国际体系环境下大国战略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8.
自莫迪担任总理以来,印度明确以“领导大国”的角色定位推行“多向结盟”的外交实践:一方面作为新兴大国倡导“改革的多边主义”,另一方面作为“民主大国”与美西方国家开展价值观外交。莫迪政府的“多向结盟”外交体现了印度在外交中呈现的多重角色及行为取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角色适配的分析框架,即国家的内部角色定位与国际角色规范之间的相符程度,将决定国家外交行为的具体取向和策略。通过对印度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四方安全对话”中的角色适配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印度与所扮演的角色都具有一定的适配性,能在多个机制中保持有限度的参与,寻求合作的同时又持有犹疑的立场。因此,莫迪政府“多向结盟”外交的实质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穿梭于不同力量之间,采取平衡和灵活的参与策略来实现印度大国崛起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9.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全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决策者、践行者的独特地位,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主张和思想,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外交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1882年美国华工限制法产生的前前后后仇华飞19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劳动人民不堪忍受清朝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纷纷离乡背井,远涉重洋,来到美国。时值美国正不断地向外扩张,西部大片土地有待开发,华工的到达无疑给美国土地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