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阮籍是我国中古时代另为一派,“门庭”独立的诗人。其八十二首旷代绝作,在思想艺术上都表现出鲜明独特的个性,自南朝钟嵘以来,历代论家对此都有过许多恰当的评价:或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卷上),或曰“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李善注),或曰“寄托情深,不容皮相”(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语虽各异,而用心一也。一言以蔽之,遥深而已!下面,试从二个方面论之。  相似文献   
22.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对"熟读"与"细读"这两个没有"事实联系"的中西异质文化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熟读"同时作为文学创作范畴和文学批评范畴而"细读"只作为文学批评范畴,两者都要求对文本进行多次反复地阅读,但深层涵义有别.通过比较,可以见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同时前人的理论可以对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文学批评的反"熟读"现象起到疗救作用.  相似文献   
23.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10,31(5):88-92
联话是以楹联这种文学样式为主要话语对象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论体式,是我国传统文论整体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辑录、保存历代联作;二是评论楹联作品的得失;三是介绍写作背景;四是考释文本。联话之体生成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在楹联创作走向繁盛的基础上直接受到历代诗话、词话及文话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9,30(3):111-113
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联话"在保存楹联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诗学话语系统对楹联进行了理论上的言说,初步建构起联学的话语系统.其楹联理论以创新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运用"雅切"或"切"及"味"等审美标准来评价楹联;二是对楹联用典的看法;三是对楹联审美作用的认识.袁枚所做的工作,为"联话"这种文论体式的正式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认为,严羽的“李杜话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李杜并重,不以李杜论优劣;二是李杜诗歌“入神”。前者着眼于李杜的对立,后者着眼于李杜的同一。在中国文学李杜话语的发展史上,严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国内后50年的严羽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的整体特征有二:一是直面严羽诗论本身;二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来分析严羽诗论.后一时段在方法论和对象上有六个新的侧重点:一是对前一时段的严羽研究进行反思和颠覆;二是注重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审视;三是对严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进行深层探讨;四是对旧题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的真伪问题进行探讨;五是对严羽的文学史论和文学史观进行探讨;六是注重中西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