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  相似文献   
132.
汉景帝末期,文翁掌蜀。文翁治蜀,以兴学的方式敦风化俗,促进蜀地融入一统天下。在“秦汉之变”的历史背景中,文翁之举的历史意义充分浮现出来。暴秦的二世而亡,促使汉朝统治者慎思国家治理之道。“汉家制度”由是浮现: “汉家制度”经三变而成,文翁正处在变局的第一阶段。他在蜀地的探索,不仅为一地治理模式垂范,而且为“汉家制度”的国家重建奠基。文翁成功地为中国重归大一统的政制探路。但从评价的角度讲,文翁身承的“汉家制度”,究竟是不是中国之为中国不可变更的制度机制,还是一个需要在历史维度进行再探讨的问题。如果确认古今之变的不可避免,那么文翁的历史价值便不能直接被视为现实效用。  相似文献   
133.
从政治视角看,权力并不自然而然具有权威。分析权力与权威的描述关系和规范关系,可以确认权威乃是被认同的权力。因此,权力与权威并不是包含的关系。具有权威的权力必须捍卫集群成员的自由,即便其内含强制性,宗旨也必须是为了维护成员的自由。权威与权威主义的旨趣迥异,不能混淆,即使是新权威主义的论说,也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具有权威的权力,有着限制易变性、维持稳定性的双重特点。以现代立宪民主政治的严格限权而塑造的权威,方是足以维持稳定的权威,也才是值得人们期待的权威形式。  相似文献   
134.
现代国家是一个庞然大物。面对可以吞噬一切的利维坦,一个社会处在驯服它、还是臣服于它的骑虎难下窘境。这样的处境,让国家运行呈现双曲线:控制住国家就得到良好治理的上行线,与无法控制国家而使其施政处于下行线。国家运行的上行线,让国家呈现昂然向上、生机勃勃的状态。国家的这一运行状态,不来自国家的权力意志,而受惠于驯服国家。国家运行的下行线,显现为一条从懒政、庸政、乱政、恶政到暴政颓变的线索,进而导致国家的结构畸形、制度安排不当、公职人员素质低下,并必然使国家运行于令人不满的颓势状态中,呈现在国家间竞争的失败结局上。在治国如骑虎的定势中,要么驯服这只猛兽,要么被其吞噬。因此,如果要让国家运行于上行曲线上,务必率先保证国家权力的皈依伏法。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与现代化的双关性上凸显其基本规定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在中国特色、国家个性上加以理解,也要在现代化的共性上、普遍性上予以定位。从总体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属于“现代化在中国”而非“中国的现代化”。因此,必须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确立现代化的规范含义,以其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背景。这既是不同于历史维度的一种理解进路,也是不同于价值维度的一种解释方式:规范意义的现代化,超越了现代化是否值得、性质好坏、合否理想的长期争执,将现代化落实为各方共同承诺的那些社会变迁指标上;同理,这样的认知,也超越了历史进程中的现代化,先发国家施加给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痛楚、先发国家在原发现代化过程中的蛮性表现,都不构成颠覆现代化规范含义的理由。换言之,现代化是中国必须完成的社会转变与国家任务,接受或拒斥的主观意愿都对之不构成阻隔。  相似文献   
136.
任剑涛 《文史哲》2023,(5):5-19+165
近代以来人们习惯于以价值先设的立场审视韩非与法家,因此在民主价值的映照下,韩非被视为专制的设计者与辩护师。作为民主政治的对立面,韩非因之遭到否定。这是一种需要矫正的思路。在韩非时代,挣脱血缘关系的社会结构变化,催生了政治的独立价值,这是一种站在今人的民主价值立场上无法理解的政治史事实。以规范与操作替代价值与事实的关联分析框架,可更好理解韩非的操作政治思想:他的政治敏锐感超迈同时代思想家,让操作化政治在理论上得以完型。但因为韩非未能同时将操作化政治所必需的规范论证凸显出来,故存在弱化规范以凸显操作的限度。而这正是在古典社会中儒家与法家互补的理由,也是在现代处境中,法家政治思想再阐释需要补足的理论缺失。  相似文献   
137.
在文明的框架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人类文明发展指引的基本方向。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在划分出文明与野蛮界限的基础上,拓展文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促使文明发展划出古今的界限,升华文明发展的总体层次。对中国而言,在其历史发源阶段,就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突破野蛮、突进文明。在古代世界文明中,也长期处在领先的位置。在近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受到局限。“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则内涵着接受、转化并创制现代文明的丰富含义。在文明持续发展的进路上,“中国式现代化”所确立的中华民族复兴,以及有贡献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两个目标,既是对现代文明的接引,又是对人类文明的推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的平台上可以得到肯定的基本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