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0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0篇 |
劳动科学 | 18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才学 | 35篇 |
人口学 | 42篇 |
丛书文集 | 447篇 |
理论方法论 | 106篇 |
综合类 | 788篇 |
社会学 | 165篇 |
统计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和产能方程相结合可建立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但目前人们没有考虑原始煤层的吸附饱和度,所建立的动态储量评价和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仅适用于饱和或超饱和的煤层气藏。在考虑吸附饱和度的基础上重新推导物质平衡方程,然后建立了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使得该法可用于欠饱和的煤层气藏。通过验证表明,当煤层气井处于排水降压期时,该法预测的日产水量平均相对误差为8%,当煤层气井进入产气期时,该法预测的日产气量平均误差为–13%,基本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2.
主要探讨了引入SiO2和ZrO2对Al2O3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DTA、XRD和SEM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0℃煅烧后的复合膜中,主晶相为γ-Al2O3和t—ZrO2,SiO2以无定形态存在,1200℃热处理后的复合膜中仍然没有发生γ-Al2O3,向α—Al2O3的相变。 相似文献
993.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就是要通过对流域内空间资源的控制、规划、干预和影响,调节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黄河流域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流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序管理,从而化解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现实矛盾、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要聚焦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民主化四项总体要求,构建科学严谨、流域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区域经济总体布局,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者有机配合的空间治理模式。以高水平的科技手段、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完备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政策体系为重要支撑,促进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分工体系的新变化,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已经成为各国调整其生产模式所面临的主要趋势,技术创新是各国实现传统优势转变以及提升价值链上所处位置的必要条件。在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世界分工体系所发生的四大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下面临的世界分工体系调整中的机遇和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长足的进步,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国内分工与世界分工的协调,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世界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新优势,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96.
姜喜任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8
在汉代儒生"推阴阳言灾异"的学术风气下,京房把灾异论引入《周易》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承、发展孟喜、焦赣以《周易》象数占验灾异的思路,建构了复杂精致的八宫象数体系作为灾异占验的工具;二是不再局限于汉初以训诂《周易》经文为中心的学风,而是借助经文诠释将《周易》与灾异紧密联系在一起。京房建构的易学灾异论在理论路径上不同于董仲舒的《春秋》灾异论,前者遵循的是本天立人模式,后者遵循的是以古准今模式。京房的易学灾异论特别发展了救灾的理论,着眼于以儒家仁义礼乐等价值规范衡定君主行为的正当性,极大地发扬了《易传》的人文忧患精神。 相似文献
997.
任言言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35-37
空间是一种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空间批评主要涉及文学作品中的景观和空间的社会、文化属性、身份属性。司各特在《艾梵赫》中通过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的描写,表达了对犹太人的怜悯和对犹太人生存的忧虑。 相似文献
998.
“项目进村”是国家力量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变量,也是重塑国家资源分配体制的重要渠道。现行资源下乡体制下,乡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构筑了一整套“精细化”的公共产品分配、管理和输送体系。这在确保国家意图高效率投射乡村的同时,也因过度技术性的流程把控削减了对乡村实际面向的关照,从而出现产品供需脱节、服务目标替代、内生服务能力削弱等“公共服务弱化”的意外后果。对此,厘清涉及“需求识别”“定向配置”“长效管理”等价值的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逻辑,对改善“项目进村”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时下乡村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不仅应推动现有服务资源供给评价方式和多元参与模式的改良,也应促进公共服务数字赋能和内生机制的革新,实现“过程精细”和“结果精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99.
乡风文明与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聚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103-110
“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结合山东省最近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分析当前村庄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乡风文明与乡村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新型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村庄建设和文明水平提升的路径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定性在于坚持对世界现代化规律的遵循和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特殊性在于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创新出了独特的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超越,实现了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守正创新。中国坚持遵循发展规律和着眼远大理想相结合、坚持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守正优秀成果和创新发展方式相结合等实践方法论,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现代化不断推进,其哲学意蕴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