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贤首一宗,初由帝心杜顺和尚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观,云华智俨尊者专业其门、创具规模,贤首法藏发扬光大、开宗立派,至“大统清凉国师”澄观和尚盛撰疏钞、精释微言、大振宗风、复兴鸿业,自是纲举目备、领挈襟张,六相五教四法界十玄门,经纬于疏钞之海,奥旨幽义,如揭日月于中天.自唐以降,千余年间,虽屡逢时世变乱,迭遭兵燹重创,复加法运衰微、祖道陵夷,然而,秉大智印、入总持门、证一真法界者,代有闻人.传至明末清初,更衍为高原、雪浪、云栖、宝通四大法系.其中,宝通法系于有清一代,可谓枝繁叶茂,学众济济,法嗣绳绳,不绝如缕,蔚成弘传贤首宗旨之主力军.尽管法脉传承大有关于慧命之所系,但长期以来,此段昭穆枝庶,却一直尘封高阁.本文以稽考《宝通贤首传灯录》、《宝通贤首传灯续录》等珍逾球璧、难获一睹之古籍为基础,提要钩玄,对“宝通四支”中耀宗圆亮、波然海旺二支法脉传承之伦序节次,作一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23.
与昔日教创台贤之气象相比,元代的义学已可谓强弩之末.但是,学贯三教、振玄发微之人宗大匠,依然所在皆有.且亦不乏岩栖谷隐晦迹深修之行者、尽除惑障遍入毗卢之硕德、慈忍普济妙用纵横之导师.有元一代,弘传贤首宗的硕德大多以祖述唐代诸师尤其是澄观、宗密等人的思想为主.他们游戏教海,剖析幽微,锐精述言,弘阐玄猷;在行持上,则表现为"修法界观、行净土行"或力精教乘、勤修禅定.慈恩宗虽然早在入宋前后便已传承不明,但是,恢大悲之愿、殚普度之诚而于各地讲肆弘演<唯识>、<百法>、<因明>诸论的慈恩宗主,在元代依然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24.
萨迦派在元代的特殊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元一代,藏传佛教受到空前推崇.其中的萨迦派,地位更是特殊.这种特殊性,一是在于它最早与蒙古皇室缔结供施关系;二是元朝的历任帝师,绝大多数出自萨迦昆氏家族,少数几位虽非昆族,但也是与昆族关系极为密切的萨迦派弟子,而且,他们几位出任帝师实在是一种意外--当时,八思巴的亲侄子、白兰王恰那多吉之子达玛巴拉若支达早逝绝嗣,八思巴的堂侄达尼钦布·桑波贝则因家族内部庶嫡矛盾而被忽必烈流放到江南,从而使得昆氏家族再无别的男性后裔可选,正是在这种无可奈何的特殊境况中,几位萨迦派弟子才得以被晋封为帝师;三是元代乌思藏的历任本钦,都由帝师举荐.  相似文献   
25.
德风道范远播宇内的现代高僧虚云和尚,在1955年5月2日的开示中指出:佛教三藏十二部,“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这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学说的丰富内容及其在佛法教理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本文以散见于浩翰的佛教经论中有关因果问题的论述为依据,力图简炼而忠实地再现佛家因果学说的总体思想脉络及其昭示世人的神髓精义  相似文献   
26.
白莲宗的兴衰及其与白莲教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宜敏 《人文杂志》2005,(2):111-119
白莲宗的出现 ,是佛教日益穿透社会、深入民间的产物 ,实质上是对佛教世俗化的一种尝试。从结果来看 ,这种尝试并不成功 ,特别是与组织形式世俗化的非凡成就相伴而生的、见地行履诸方面的嬗变之迅速、分化之激烈 ,远非立宗者始料能及。就根本性质而言 ,白莲宗属庶民佛教团体 ,是佛教净土宗的一支。白莲教则从一开始就是附佛外道 ;它表面崇佛 ,实质上却是在低水平上撷取并东拼西凑地杂糅了弥勒教、摩尼教、道教末流乃至民间方术等内容的大杂烩。因此 ,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7.
学术界对满清诸帝宗教倾向以及有清一代佛教政策,存在不少主观误判:臆测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独尊理学、厌恶佛教,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灭佛”皇帝;断言满清政府对宗教之定位,是“除了儒教的三纲五常之外,甚至包括佛、道教在内的一切宗教都是非法的”;①甚至于将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旨在逐渐沙汰“问律律不守,问禅禅弗会”之“应付僧”与“教团败类”、还佛教以清净本然面目之清厘甄别僧尼举措,诠释成“是要以一种尽可能不引起社会动荡的方式,假以时日,将佛教消灭”,其手段比“三武一宗”之灭佛“更加阴险和毒辣”,如此等等.史学以求真、求实为旨趣与灵魂,不允许凭主观意志过度诠释、过度推衍,更不得以个人好恶杜撰假设、曲笔贬褒.本文以推援校磨浩如烟海之原始史料为基础,稽考钩沉,力争如秋潭夜月或清更胡笳般,再现清代汉传佛教政策流变沿革及其内在实质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8.
巍巍堂堂、炜炜煌煌,金襕两赐、喧天震地,绝言之言充塞五湖四海、无翼之名轩翥九有八荒,并被元顺帝尊为"普应国师"的中峰禅师(1263-1323年),名明本,俗姓孙,杭州钱塘人,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依天目山高峰原妙禅师出家,白昼工役,夜晚参禅,肋不沾席,励精勤苦,咨决无怠,尽得高峰禅法之堂奥.乃师迁化后,即匿影草庐,清苦自持,不求闻达,然其所过辄成宝坊.中峰禅师法量汪洋,辩才无碍,寸心圆湛,泛应群器,观时适宜,随机应物,如摩尼宝珠,无有定色;悲愿诱掖,谆谆诲谕,杀活与夺,全该大法.故遐迩学子(内而齐鲁燕赵、秦陇闽蜀、西域南诏,外而日本三韩、缅甸越南、印度琉球),云臻水赴;稽首膜拜、愿垂摄受者不绝于途;望风奔凑、咨决心法者雷动海涌.法席之盛,中外罕及!其解答学人问难、匡正修行理路、直示参禅方法的种种开示,由弟子汇编成<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并被赐列藏函.本文提纲挈领地对其力捄时弊、扫空禅病,疏万派以同源、会三宗于一镜的禅学思想进行了梳理.不当之处,敬请达者慈悲教正.  相似文献   
29.
自东晋慧远大师创建莲社、共期西方以降,净土法门就以其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而被历代弘法长德、济世贤达赞叹提倡,相承不绝;至宋代,更日益穿透社会、深入民间,衍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风尚。但与此同时,亦遭到部分迷义徇名、因药致病、执理拨事者之随意曲解,致使直指之道往往翻成断灭深坑。有鉴于此,明代应世的禅宗、天台宗众多耆德以及明末“四大高僧”,纷纷承宋元之流风、悲劫浊之方殷,践履兼弘净土一门。  相似文献   
30.
略论信仰自由与宗教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要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时为止的长期政策,更是载入宪法的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宗教立法即遵循法律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宗教法律法规,则是贯彻实施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本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合乎时代精神走向的、全球性的宽广视域出发,探讨了信仰自由与宗教立法的辩证关系,并对似应在宗教立法中予以考虑的一些全局性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