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任远 《社会科学》2020,(9):73-84
新世纪以来,家庭化迁移成为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有关研究的关注点需要从重视劳动力迁移为主过渡到以家庭为中心的迁移研究。迁移者的家庭生活和迁移过程形成紧密的互动:一方面,迁移是内嵌于家庭体系和家庭过程之中的,"家庭理性"是迁移决策和迁移行为的重要决定机制;另一方面,迁移过程作用于家庭,可能造成家庭分离的增加,迁移作为生命事件也会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和家庭发展过程,从而对家庭成员的福利和发展产生影响。当前的社会政策多是基于劳动力迁移做出的,家庭迁移实际上很少进入相关政策制定者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建设时,要完善"家庭友好"的迁移政策,同时要注重迁移者家庭整体福利、家庭发展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62.
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内容的意义、思路和方针,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岀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自信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分析对读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63.
家庭生育子女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替代性的关系。随着生育政策的放松,有不少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子女,这会造成多子女家庭教育投资的稀释并扩大教育的不平等,扩大儿童未来教育获得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研究发现:更多的兄弟姐妹数量会减少儿童获得的家庭教育投资,这种教育资源稀释效应对女孩影响更大,对非农户籍人群、较高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教育期望是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中介机制,更多的兄弟姐妹降低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投资有所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兄弟姐妹数量多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升学机会具有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部分是由教育投资的稀释效应导致的。在教育储蓄、父母对儿童教育发展的未来打算与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等不同方面,家庭中子女数量更多都表现出不利的作用。此外,兄弟姐妹数量对儿童教育投资的稀释作用在儿童早期和学龄前就开始显现,这对儿童长期性的发展成长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为了避免家庭生育变化对儿童教育发展的不利影响,需要在调整生育政策的同时完善教育政策,重视儿童的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公共部门和社会部门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64.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当今中国,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有了巨大提高,社会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积聚的角度,还是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化的角度,都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基于变化了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以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市民社会为批判对象发展起来的,涉及哲学、政治、社会、历史等等诸多领域的社会科学体系,不仅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类矛盾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且,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进行总结和梳理,通过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也面临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