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08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32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利益是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也是道德作用发挥赖以依存的前提。脱离了利益的道德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成为“伪道德,假道学”,甚至是“反道德、反人性”。道德存在的合法性或者说我们之所以需要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是人们正当利益的保护神。在当前的道德建设中,要深刻反思道德的本质与特征,正确认识道德与利益之闻的基本关系,努力克服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中存在的“去利益化、泛道德化、道德神圣化、机械化”四个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以相关史实和当事人著述为依据,确切地论述了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苏轼和更深刻地认识王安石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掌握农村贫困户的状况,广东省农调队于2002年开展了一次农村贫困户问卷调查。本报告是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住户调查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128户贫困家庭的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4.
弹性分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在经济研究和管理中应用广泛.那么,弹性分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方法?本文拟作简要论述.一、弹性分析的概念弹性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意指某一物质对外力  相似文献   
115.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延安时期的全党思想大解放首先同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毛泽东不仅是延安时期全党思想解放的光辉典范,而且在延安时期向全党进行了深入的解放思想的理论教育,发动和领导了奠定中国革命胜利思想基础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16.
推广“三结合”把握三个环节○张大斌林善湍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一个农村县,如何推广“三结合”呢?福建省闽侯县的做法是务必紧紧把握三个环节。一、党政牵头,切切实实加强领导“三结合”把发展经济、控制人口、精神文明融为一体,既涉及到社...  相似文献   
117.
多少次梦见椰风海浪,多少次梦中听那雨打芭蕉,海南是我无数次梦中神游的仙境。而今,千山万水飞渡,飞机的舷窗外,灯火灿若星汉,那果真就是海南的省会海口市了吗?不是梦境胜似梦境,我的宝岛之旅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师范教育目前存在“两个不适应”和“三个脱离”的弊端:不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脱离国情,脱离中小学教育实际,脱离师范教育性质、任务的实际。中国农  相似文献   
119.
专业限制与文化识盲: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去6年,我们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的一个村落推动一项名为"探索一个中国农村社区发展的能力建设模式——以云南为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发展适合中国处境的社会工作教育和实务模式。在我们与村民同行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扎根于中国本土的艰巨性。而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这些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复杂的村落文化处境时,一种无知和无能感常常使我们感到步履维艰。我们警觉到,在专业化实践中其实也同样遇见人类学田野工作中出现的文化识盲的问题。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我们的项目以及绿寨的一些基本状况;然后将以我们所经历的事件为例,指出专业社会工作在乡村实践中所遭遇到的困境;接着,回到社会工作专业对于文化敏感实践的讨论当中,试图指出人类学中关于文化识盲的概念更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从而对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实践加以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0.
消除贫穷是政府与地方民众的共同意愿 ,问题是扶贫策略的制定应考虑什么 ?在推行扶贫措施的过程中 ,地方民众有什么得益 ,要付出什么 ?这些“付出”与“得益”谁去权衡 ?当地人有无选择的余地 ?当然更根本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 :究竟我们要“扶”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肯定扶贫对象是扶贫过程的主体的话 ,就要弄清楚他们的处境、想法、考虑等 ,否则非但他们参与扶贫过程的动机不能提高 ,而且还会造成政府与地方民众的关系紧张。无可否认 ,地方民众的参与是促成扶贫效果能否持续的最重要保证 ,所以 ,探讨他们复杂的心理是研究的必要起点。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