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6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1.
由唇印测个性文/诗兰唇印──印在唇上叫接吻,印在手心叫飞吻,而印在纸上则可以测知你的个性。这可说是,了解自己及朋友的一个偏方。专家发现,依据唇印形状,年轻女性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大致可分为六个类型。沉稳之唇/可当意见领袖这类唇型较宽大,但比较匀称,显现...  相似文献   
212.
阿拉伯菜谱     
卷心菜肉卷(沙特阿拉伯) 一、原料: 卷心菜一公斤,肉半公斤,大米二杯,大蒜二瓣,柠檬汁、薄荷粉、油、盐、香料少许. 二、馅儿制作: 1、将大米洗净,浸泡后滤去水. 2、把肉剁碎,加入适量油. 3、大米、肉、盐、香料混合一起,拌匀,馅即成. 三、肉卷制作: 1、将卷心菜叶整片摘下,洗净,放入沸水中煮.一分钟后捞出;去掉粗梗,切成葡萄叶般大小.  相似文献   
213.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的一部奇书。但写这部奇书的作者蒲松龄在世时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蒲松龄(公元一六四○——一七一五),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出身于衰落的地主兼商人的家庭。父亲蒲槃,是个学问渊博但宦途上不得志的人。蒲松龄自小聪明好学,又得到父亲的精心培育,十九岁参加地方考试,连得三个第一。谁知此后省试场中,屡屡败北,一直到了七十岁,还是个身穿青衣的穷秀才。“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蒙朋赐贺》诗)满腹怨愤。他的一生,除了三十一、二岁时曾到江南当了一年多的知县幕僚外,都在乡间教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七十岁那年,援例拔贡,补了个岁贡生。淄川县官赠以匾额,以示关怀。蒲松龄为此写了一首短诗,抒发了他心中的积愤:“白首穷经志愿乖,惭烦大令为悬牌。老翁若复能昌后,应被儿孙易作柴。”  相似文献   
214.
在中国近代史上,邹容并不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或作家。但他以“革命军马前卒”自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革命大呼猛进,在戊戌维新失败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中国沉闷的大地上,以不屈不挠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实践和猛烈犀利的战斗诗文,吹奏起那个时代最嘹亮的“革命”号角,显示了二十世纪初觉醒了的中国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和为民主自由而献身的精神。他的诗文“载道”,正是用诗歌和文章进行最激进的、最富鼓动性的政治革命宣传。鲁迅说:“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作为年轻的革命家的邹容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字,正是这种“革命时代的文学”,是“由哀音而变为怒吼”的文学。  相似文献   
215.
约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杜拉国王上台后,及时采取稳定国内政局的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积极开展以经济为轴心的务实外交,不断加大经济开放和国企私有化力度,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难而上,使2001年约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大于人口增长的2.8%。  相似文献   
216.
从法律的角度思考文学,是基于文学专业自主性研究的内在呼唤,是学科专业与研究主体在文学与法律间主客位置与研讨中心的重新设置与追问。这要求文学研究者借助法律研究与回答文学领域的问题。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以法观文"的自觉意识,展开文学文本的法律批评;对处于现代生产机制中的文学,考察与分析在其创造、印刷、传播与阅读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法律行为;关注法律为文学革新与发展提供的权利保障及其所遭侵犯产生的法律影响的分析;在晚清至民国政府的权力嬗替与转型中,现代国家法律框架的建构与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从整个国家机制的角度,将文学视为在充满创造性与交互性的人与人、人与社团、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关系及其种种对应中进行的活动的考察;个人权利的保护以及文学独立自由发展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