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雷海宗主要学术贡献述论侯云灏雷海宗(1902-1962年)字伯伦,河北永清县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对于雷海宗的学术贡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民国传记辞典》(“BiographicalDictionaryofRepublicalChina”)①把雷...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思考,使我们对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的二重性的论述,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实与历史使我们浮想联翩。马克思的预言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马克思逝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恩格斯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预言的?这场争论有何理论价值?本文欲略述己见,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侯云灏 《学术研究》2001,(12):19-24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的革命事业息息相关,中国的革命事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又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在新中国成立前30年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特点虽多不相同,但从整体上看,亦有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侯云灏 《河北学刊》2001,21(6):105-110
通过对新旧史学的对比分析 ,文章认为 ,2 0世纪初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新史学思潮 ,有其特定的综合价值和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但是 ,作为一种系统的史学主张 ,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始终是十二亿中国人口中的关键问题,而农民战争问题又是几千年来农民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重新研究农战史十分必要.系统运用阶级观点或者说阶级分析方法于历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以后的事情.我国在农战史研究领域中运用这种方法,则是在建国前后。在运用这一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组,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恳请诸方家指正。一、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生阶级以及阶级斗争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创.此前的资产阶级学者就曾触及到,但是系统地加以论述并使之成为指导无产阶…  相似文献   
16.
西方实证史学包括以兰克及其学生为代表的兰克史学和以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其东传的实证史学著作主要包括巴克尔《英国文明史》、伯伦汉《史学研究法》、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等 ,这些著作中所体现出的近代“科学的”、实证的理论和方法 ,对转型中的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梁启超的新史学主张为例,对新史学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全文共分四部分:在充分肯定新史学积极意义的同时,着重叙述了梁启超对旧史学的评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史学在一些史学家的心目中,仍有很高的地位,并简要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对梁启超的史学主张提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他对新史学的批判,实际上是近代政治史学对传统政治史学的批判,采取的是过激否定的形式的论点,并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是,梁氏对旧史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应全面认识传统史学  相似文献   
18.
侯云灏 《求是学刊》2001,28(6):95-102
新历史考证学是 2 0世纪历史学学科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获得历史认识的基础 ,尤其对研究上古史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但是它并不是历史认识的全部 ,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从历史考证上升到对历史的解释。文章对新历史考证学的不同特色、基本主张及其学术成就、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写书评难。史学大师陈寅格曾言,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说不易评论。”(陈寅格《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7页)对于今人今著恐怕也是如此。陈启能先生的《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一书,是作者积十余年心血而成的一部论文集,共收论文23篇。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系统研究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理论问题及相关历史理论问题的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笔者不敢说对作者的思想能理解多少,但受作者的启发却是颇深的。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具有很强的理…  相似文献   
20.
侯云灏 《学术研究》2002,(12):22-25
今年是梁任公《新史学》发表100周年。100年前,梁启超批判旧史学有“四蔽”、 “二病”、 “三恶果”,提出要进行“史界革命”,建设“新史学”。并且说: “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任公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揭开了中国“新史学”时代的序幕。 新史学“新”在何处呢?台湾学者王尔敏认为,20世纪史学与前代的不同之处,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前人重通史,今人重断代。第二、前人重博雅,今人重深细。第三、前人重综合,今人重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