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它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国家建设都有着重大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其所引发的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充分就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也能有效地增进农民利益,使中国农民在劳动就业权益、资产交易增值权益、生活方式选择权益等方面得到解放和保障。但从社会平等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农民利益保障不力的问题,尤其在生活居所、人口布局、劳动状态、耕地流转、土地产权等方面造成了明显的农民利益增进难题。不过上述情况并不否定中国城市化战略的积极意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明确城乡一体化目标,实行积极的城镇化战略,有效推进要素市场改革,真正实现社会治理一元化。  相似文献   
52.
均衡城市化是指生产要素及政府公共资源在满足经济效率与社会平等要求基础上的空间配置合理化过程,特别是指人口在城、镇与乡之间布局的合理化过程。以往把人口布局划分为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空间资源配置理论忽视了市镇与人口半稠密区的发展,不利于科学认识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国均衡城市化的短板是市镇与人口半稠密区的发展不充分,表现为建制镇建设明显滞后及农户就近兼业困难。补足中国均衡城市化的短板需要坚定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系统调整国家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