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阎纲:评论诗与诗的评论阎纲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中年评论家,是一切真正作家的知音。他的文学评论热情活泼,文采洋溢,耐读耐思,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1932年8月14日,阎纲出生于陕西礼泉。父为职员,家有田地二十多亩,每逢农忙,幼年的阎纲便下田帮打庄稼,因而喜与农民接近,多受熏陶。后来入馆读书,爱好文艺,进入陕西关中  相似文献   
12.
90代青年作者王闷闷的长篇新作《咸的人》,以新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以传统工艺制盐的故事,揭示了黄土高原一群隐匿者的生存状况、喜怒悲哀与生命演绎,以及他们对赖以生存土地的挚爱。就题材而言,《咸的人》填补了陕西文学传统乡村叙事的空缺,作者王闷闷以坚实的文学起步,走出了90代青春文学的围圈,给文学陕军再出发以良好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以 1919年的“五四”文化运动为界碑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人生”、“为艺术”的文学理念 ,消蚀弱化了传统文学的“文以载道” ,注入圆融了“人本文学”的“立人”新质 ,使新文学在前 2 0年内达到了一定的整体审美高度。从 30年代初至 70年代末 ,“人本”意义上的文学逐一缺失 ,社会学、政治学因素日渐提升 ,文学开始了她无奈的变异与滑落 ,形成了半个世纪无文学的残缺史。  相似文献   
14.
艾斐的《小说审美意识》(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书,通过追踪新时期以来文学(主要是小说)创作的态势和对其在发展历程中所留下的美学轨迹的审视,并从理论上予以阐释、评判和确证,相当清晰地勾划出了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的现实形态.他对情绪记忆的潜在作用、美感“共呜”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史上,从化视域对中国社会深刻体认,对国人心态的独到感知,最具穿透力的莫过于鲁迅。他透过庸懒沉滞的物化世态层面.洞察了国人人性荒寒、灵魂愚蒙、心智弱钝的种种精神弊源。提出了救世先“救人”,立国先“立人”的博大至诚的人道慨念,并以清醒的意识.做出了择取西方科学、明的价值判断。在理性层面上,鲁迅接受了尼采、叔本华及托尔斯泰的人本学说和人道思想;在感性上,决绝封建礼教,启悟国民精神、指陈社会世相,切割人性弱点,救赎病态人生,展示了先生人道主义思想家的独具特质和民族魂人格高度。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共和国文学格局而言,20世纪陕西地缘文学因其独特的地缘风貌所生发的独有文学景观,在这一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体现在地缘文学生态、柳青及前代作家和路遥等后代作家主流、多元与放阔的现实主义文学魅力的价值取向,与共和国文学进程核心价值体系相映成辉,构成了特定历史境域下道德文学的应有时代张力。  相似文献   
17.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的小说《高兴》,从史学格局看,显示了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推进的可持续性。这一贾氏特有的书写方式,称其为“贾平凹个体文学史”,有着这样四个层面的特质:时代跟进,直逼现实的史学意味;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的对话;农民人权问题的演绎与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兴》诠释着作为作家的贾平凹是不断营造史学格局的鲜活的文学史者。  相似文献   
18.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入了陕西当代作家不可估量的文学理念 ,重文与济世的两极同源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普遍文学心态。心中的文学梦和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时势所动 ,甘于苦作苦为 ,顺境之时平心淡淡 ,身处逆境斗争不息 ,痴于文学 ,执着一生。  相似文献   
19.
陕西当代文学是共和国文学的重要组成板块,因其五十年代柳青、杜鹏程等的创作,呈现过极其辉煌的文学时代.随着历史的推移,文学发展的渐变,陕西文学仍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裹步中难以超越,不得大变.因此,从文学基因,创作方法,创作领域,艺术风格,文本质彩,文学交流诸方面来把脉陕西文学创作的病象,以重构未来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秦地多作家,陕西重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秦地作家多小说,倚诗文,是为一大优长,且成就丰,传播广,影响大.而报告文学创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李若冰、魏钢焰之创作高峰以降至今,专注于这一领域且有集束性成就者并不见多.近年来,集记者、编辑、作家为一身的陈若星,以报告文学创作的执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学风格.我概之为"大爱情怀的拥抱;视野论域的广阔;清朗风格的怡人"这样三个层面的文学品质.如此文气绵长,情采厚重文本的奉献,无疑倍增了陕西文坛创作的丰盈与时代大写的应有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