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产设备的日换班系数表示每一单位设备每天平均工作多少班次,它是从时间方面表示实际使用设备的利用状况的总括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没有剔除班内设备停工的影响.在各工业统计学书籍中对于生产设备的日换班系数,提出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2.
毛泽东的中医药发展思想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的影响,并在个人对中医药临床实践的经历和革命与建设实践对中医药的需要中得到深化。毛泽东的中医药发展思想集中表现在中西医关系上:在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上,确立“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临床应用上,提出“中西医结合”;在科学性上,主张中西医并驾齐驱。毛泽东的中医药发展思想对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诗经》中的诸多篇章包含着周人的家国情思。他们一方面享“家”之天伦,一方面卫“国”之忠诚。家与国具有同构性,周人家国精神在“礼”的规范下达到了统一。周人无论对家还是对国都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责任感,家与国之诗保藏着他们的赤子心和的爱国情,洋溢着他们对天伦的诗化追求和对国家精神的诗性阐释。  相似文献   
25.
刘儒 《唐都学刊》2013,29(1):28-33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收录了邓敞为其女撰写的《唐前宣州参军白君(幼敏)妻南阳邓氏墓志铭并序》一方墓志,此方墓志证明了邓敞确为《玉泉子》所记牛僧孺之女婿,非杜牧墓志所谓之“邓叔”。同时结合唐代墓志、史籍、笔记小说等文献材料,通过此方墓志考证邓敞之郡望、籍贯及职官,纠正了《玉泉子》记载邓敞与牛僧孺女婚配时间之舛误,发现《玉泉子》所记邓敞事迹存在驳杂拼凑痕迹。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浙江、陕西两省民营经济发展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在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阶段,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以促进和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27.
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因教育落后而出现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依然存在。根据现阶段国情,以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切入点,构建应用系统耦合结构模型,分析教育供给、贫困代际传递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资源、教育供给能与农村经济集聚同步,对减缓贫困代际传递具有促进作用,且教育扶贫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为顺应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系统良性互动,提出构建以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素质和能力提升、教育扶贫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建立激发子代的个人期望、激活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机制,健全农村人口教育培训、促进贫困家庭增产增收的减贫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8.
民营经济内涵辨析与公有经济民营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析了民营经济的内涵和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认为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范畴,而是一个经营方式范畴。民营经济不是私有经济,经济民营化不是私有化,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公有经济民营化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演进的探讨,在全面认识自然垄断的经济、技术特性的基础上,简要说明政府管制的必要性。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应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主导下,在全面认识自然垄断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展开。  相似文献   
30.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追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研究其主要推进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从历史脉络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历史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依循了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实践;从推进路径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