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收继婚分为两类:一是平簟收继婚,也就是指同胞兄弟之问或家族同章阊的转婚关系;二是上下辈之间收继婚,如父死,其妾嫁给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子,甚至有的继祖母嫁给孙子辈等.但这种现象对于中原华夏民族来说,也仅散见于<左传)等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收继婚习俗历史悠久,形式不一,在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几乎历代政府和民同都禁绝之,清朝政府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刘宗棠 《天府新论》2006,(3):117-121
众所周知,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思想文化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应,越是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学术思潮越是活跃。它们从下至经济基础,上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进行反思和探索,试图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入手,探索出现实世界变革的内在原因。更重要的是,各种学术思潮或流派都以拯救天下、积极用世  相似文献   
13.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本地区的地名中,无论是在地名的专名中还是在其通名中,都含有许多古语词,它们是历史的产物,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宗族法规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对调节本族内部的各类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完成国家的各类税赋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清代各地的宗族法规多在政府的授权或允许下制定出来,既有对前代宗族法规的继承,也有对本朝法律的借鉴.本文分析和研究清代宗族法的存在条件及其制定、执行过程,对宗族法和国家法律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全面揭示了清代宗族法的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宗棠  张泰 《学术论坛》2006,(2):169-171
中华文明到春秋时期已演化了三千年左右,其间的婚姻制度一定经历了逐步的演化过程,只是没有文字记载,后人无法了解其真实的历史演化过程罢了。后人在训释《左传》中包括“烝”婚制等一些古代名物制度文化现象时,难免会感到困惑。春秋时期“烝”婚现象在后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原因,在于后人据当时的伦理观来审视和评价此现象。文章主要利用《左传》中自身的、其他一些史料来论证“烝”婚制在春秋时代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先秦黄老学派及其学术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老学派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它的产生是时代对学术的需求和各学派之间相互借鉴和整合的结果。黄老学派之所以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并一枝独秀,究其原因是吸收整合了其他学派的学术之长,特别是对道、儒、墨、阴阳等学派有关理论的整合和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昌明,人类在延长寿命和节制生育两个方面都不断地取得成功,老龄化现象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跨入了老年型行列,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朝着老龄化的方向前进.1982年维也纳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会议宣称21世纪为人口老龄化时代.据专家学者预测,我国也将于2000年成为老年型国家.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关涉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值得广大的专家、学者、政治家及社会活动家认真研究和对待.健康的老龄化,这不仅是一个崭新的重要的观念,也是一个迫切需要积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然,健康的老龄化跟健康的家庭、健康的社会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着的.对此,笔者愿意发表一些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8.
《左传》 所记载五十多次各类盟誓史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对其进行搜集、 分析和整理, 揭示和讨论春秋时期盟誓文化的内涵, 包括 "盟" 与 "誓" 具体文化内涵的区别、 盟誓的参与者作用、 盟誓物质条件文化含义、 盟誓的过程的具体描述、 所体现的宗教信仰以及与盟誓结果相关的术语概念, 可从多角度再现盟誓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19.
儒家诸经中,《春秋》因其自身的特点,最容易与现实政治生活发生联系。自汉代被列入五经以来,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学者的重视,对其经传的研究代不乏人,成果丰硕,因而逐渐形成了《春秋》学,而南宋胡安国的《春秋》学却后出转精,成为诸多研究著作中的翘楚,曾与三传并列于元、明学官,成为科举考试的圭臬。  相似文献   
20.
孔子和孟子都积极主张用世,各自提出关于出仕为官的主张。孟子的出仕观既有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也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孟子主张出仕为行道、出仕为保民以及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出仕观,深刻影响着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仕途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