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收入分配结构所决定的需求因素,是影响一国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现发展阶段宏观国家层面与微观企业层面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滞后,是当前偏向于资本而非劳动者的收入分配结构造成的需求规模与需求结构"扭曲"所导致.这种扭曲性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形成与决定机制,是由劳动力的供需条件、地方政府的官员治理行为以及二元化城乡分割中农民工的收入来源结构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成.因此,制订任何改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滞后的政策措施,都应当充分考虑我国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形成的复杂性、长期性以及战略转变时机.  相似文献   
52.
改革30年我国产业发展演进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产业经济学理论,回顾了我国改革30年产业发展从传统部门到现代部门、从内向到外向、从一元驱动到二元驱动、从产业分立到产业融合、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演进的一系列制约因素,最后对包括产业融合化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外向型产业升级、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在内的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演进的趋势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53.
新经济时代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虚拟垂直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部垂直一体化是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伴随新经济时代到来 ,虚拟垂直一体化正在成为主要的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本文详细分析了新经济条件下内部垂直一体化的不足和虚拟垂直一体化的特点优势 ,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这种价值链变迁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中 ,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和以活动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 ,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某种孤立或对立状态。本文认为 ,这二者可以在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这一的新的分析框架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形资源对竞争优势贡献的差异取决于竞争所处的特定的层面 ,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 ,必须逐步形成与每个竞争层面相匹配的能力。我们通过对移动通讯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 ,企业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竞争层面的理解 ,以及不断培养、改善和提高企业运用无形资源的能力 ,对其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56.
转型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转型能否成功,事关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崛起。中国经历了25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从来自上层的单一的改革和发展动力转变为以自下而上为基础的多元互动格局,一个联动转型的新格局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开放带动改革、沿海推动内地、民本经济推动政府经济、经济拉动政治和社会改革、实践推动理论和政策创新。据此我们判断:一个综合性的转型阶段已经在新世纪初全面出现。  相似文献   
57.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要求宏观调控机制的运行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寻求最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资源合理分配的市场秩序。理论分析和实践过程都证实,这必须在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体系同步完善中实现,二者的脱节是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死、乱”并存的主要原因和结果。  相似文献   
58.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测算出 1 978年~ 1 990年、1 990年~ 1 999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度 ,从而验证了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产业结构快速变动这一动因 ,同时也揭示了钱纳里“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这一规律性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并为产业结构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了可信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59.
论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机制的转换刘志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政府已经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角色,改变为比较超脱的宏观调控者;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则演变为事实上的经济增长主体。这种格局的形成,与长期沿用的行政性分权改革的思路有密切...  相似文献   
60.
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化模式的差异,实际上是各地区在面临全球化冲击时的一次嬗变。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和文化传统,甚至面对机遇时的战略把握和政府的适时引导,都可能是一个地区选择某种国际化模式的重大因素。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路径依赖性,通常会强化最初的模式选择。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研究苏温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比较分析这两种国际化模式在规模和阶段、道路、方式、产业和技术选择、空间分布和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探讨两者面临的困境和各自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