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8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3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36篇 |
人才学 | 22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280篇 |
理论方法论 | 40篇 |
综合类 | 594篇 |
社会学 | 90篇 |
统计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知识问题是西方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 ,对知识的讨论成为西方近代哲学家的中心工作。对此近代哲学家们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见和解答。但是 ,这些意见和解答却充满了重重的矛盾。本文论述了西方近代知识观的基本方面 ,分析了其存在的重重矛盾 ,揭示了它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3.
随着中国进入到普惠型社会福利时代,社会福利资金损失即福利漏洞则迅速增加,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福利漏洞可分为不同的形态;福利漏洞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如福利管理相对粗放、政策设计不合理、违规行为惩罚力度较小以及文化惯习的负面影响等;福利漏洞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引发福利资金紧张以及制度信任危机等问风险;治理措施包括福利制度的一元化和网络化、对违规给予相应的惩罚、完善建立福利标准以及改善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24.
刘方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严羽所著《沧浪诗话》是有宋一代最为重要的一部诗话,也是最具有理论体系的一部诗话.正因如此,后世对《沧浪诗话》的评论也很多,态度上也褒贬不一.这里并不准备对《沧浪诗话》作一全面评论,而只想就其中严羽自称的“莫此亲切”的也是最为后人诟病的问题,作一番深入探究,以洗严羽所蒙恶名,以还严羽在这一问题上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5.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6.
司马光的城市文学书写,开辟了城市文学的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即不再是对于城市的排斥、贬低,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司马光的城市文学叙事,十分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影响,感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他的文化活动与文学创作,也在自觉与非自觉地参与了洛阳城市文化的创造与城市意象的建构.司马光在洛阳建构起自己独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7.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受制于劳动力质量水平,而城乡收入差距透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抑制经济中工业产出份额、提升服务业产出份额推动经济结构的“服务型”变迁,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工业部门流向服务业部门,进而通过服务业部门产出份额的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导致贫困农村居民丧失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从而制约全社会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使劳动力的“服务型”流动和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但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非一致性。实现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需要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创新经济转型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28.
朴英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其分化为一系列的产业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组织载体。而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发展我国的合作经济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社区合作、专业合作及类似日本“农协”的综合性合作社。 相似文献
29.
30.
刘方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流云》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于1923年结集出版的一部诗集.宗白华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小诗,曾和周作人,谢冰心的诗作齐名.《流云》这部诗集被誉为小诗派的殿军.对宇宙,人生的自觉探索和对艺境的哲理性的体验,是宗白华诗作的重要特点,正如宗老所自言:“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近的.一为理论的探索,一为实践的体验.”(《艺境》)宗先生一生致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