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内蕴厚重,是蒙古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蒙古族历史的原生态记忆,蒙古族艺术创造力的活态展现,还是蒙古族科学智慧的有力见证与蒙古族精神特质的重要传承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2.
晚明政治黑暗,仕途艰难,士人的心态发生变化。许多既不愿在官场继续挣扎、又不甘随波逐流的士大夫经历了巨大的心理震颤,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下,纷纷投身于佛教的怀抱,形成禅悦风气。这种现象是晚明士风变化的新趋向。它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张扬了士大夫的自我意识,也推动了晚明佛教的发展,但对晚明政治并无补益。  相似文献   
33.
通过研究王立纯的文学创作轨迹以及对其小说中石油文化的整理和剖析,发现石油文化对王立纯的文学创作具有质的影响。对王立纯文学创作中的石油文化因子进行文学阐释,进一步理解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剖析石油文化对王立纯文学的滋养,以及揭示其作品背后深层的精神意蕴,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试论北周、隋与突厥的“和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魏至北周与突厥"和亲"时自身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和亲"的目的是拉拢突厥,加强与对手抗衡的力量,故而忍辱求和,只能得到暂时的安宁。隋是建立统一局面后与突厥"和亲",其目的是削弱突厥势力,维护国家安定,因此积极主动,力求制胜,结果巩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促进了突厥封建化的过程,加强了各族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5.
从人性刻画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童年母题创作的独特方式;指出在童年母题的人性刻画上,迟子建以传统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人性观为依据,通过挖掘普通大众的人性和审视易被人忽视的人性的两个方面,采用强化“善”和弱化“恶”的手法,展现其创作中独特审美理解和温情的唯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6.
证据问题历来是处理"性骚扰"案件的一个瓶颈,我国现有立法不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障,尚需要完善。为有效防止性骚扰,制裁侵权行为人,我国立法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完善:完善代理律师的取证权的规定,加强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责任,规定证据出示制度,规定被告提出的关于原告以前的性行为的历史的证据原则上不具有可采性。  相似文献   
3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伟大创举,许多国家都加入了这一行列。我国是穷国办教育,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匮乏尤其严重,因此如何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和模式,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8.
阅读组合体三视图是阅读机械图样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本文较全面地阐述和系统地分析了关于组合体三视图的读图方法,并对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萧韩家奴是辽代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其一,直笔修史,对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二,关心朝政,直言敢谏,以文学之才为兴宗朝治国安邦做出了贡献。其三,思想进步,善于吸收和利用汉文化,将重要的汉文典籍译为契丹文,促进了辽汉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0.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入手,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实验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旨在对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