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刘晗 《职业》2009,(3):40-42
职场并非五光十色的舞台,江湖险恶无处不在,怎样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来应对突如其来的职场危机,成为女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前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神九"航天团队 上榜推荐语:"神九"问天与天宫一号对接,实现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上榜理由: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神九"书写了多个"第一次":首次出现女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进行手动交会对接;首次在太空停留十余天,这是神舟系列飞船停留时间最长的;在对接后,航天员也是首次在天宫一号内进行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学者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长期达不成一致看法,已经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应该从新的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进行研究,以取得相对的共识.从经典作家文本中的"历史"范畴出发,推及其历史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研究目的及四者的综合中提炼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身特质,是以后解决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艺青年是艺术狂热的追求者,博手馆、艺术圈、话剧社里闪动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存在勾起人们对白衣飘飘年代的无穷回味;他们的灵魂依附于知识,他们以独有的智慧缩短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另类、夸张,以其特立独行的方式掀起社会上最先锋的浪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变得严峻,失业率逐步攀升,薪水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往年.  相似文献   
16.
刘晗  李黄珍 《职业》2008,(12):18-19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上,来自就业、生活、休假、结婚、加薪、维权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在职场人土周围盘旋不停,让他们在八小时内外承受职场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感受着社会现状对职场人就业、择业等方面的诸多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区县综合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区县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38个区县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的综合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都市功能核心区域和拓展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最强,城市发展新区域次之,而生态发展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最弱;各区县按区位特征主要分为两个大类.有鉴于此,提出应当继续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构想,在着力打造都市功能区域和城市发展新区域的同时带动生态发展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晗 《职业》2010,(2):9-10
他曾游走于厨界、化妆界,在名嘴背后“压抑”多年的他,几年后以博客“食尚小米”现身江湖,在虚拟的世界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时尚美食天地。如今,他正带领一个来自各方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美食团队为爱吃人士掏空心思做美食,把美食打造成真正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9.
文化间性作为社会学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在设计领域对其重视和应用却不尽人意。从设计的角度理解,文化间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多元文化的组合与重构.是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现象。运用到设计中,更多是指将设计对象的文化特征进一步的凸显。然而文化的凸显并不是符号的堆砌.也不是传统元素的重复应用,而是求同存异彰显民族特性,弘扬民族文化,凸显民族气质。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代的摄影摄像,往往象征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信息观念。基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文艺制度和乡村结构以及“摄影武器论”的摄影观念,《晋察冀画报》及其画刊系列从“民间”和“文化情感”立意,通过“血的控诉”与胜利图景的告慰、“古长城”“毛泽东”形象的视觉符号化以及将中国政治文化置于国际舆论场等视觉说服技巧,构建了一套服务于解放区革命意识形态的视觉符号,制造民众的身份认同,实施文化情感动员。但这种视觉实践未能因时而变,导致“摄影八股”的滋生,部分消解了图像的动员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