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为例,构建虚实结合的O2O实验教学新模式。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随机收集的203份有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混合式O2O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认知、态度和评价等各维度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改善目前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相应对策,从而促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校深入推进O2O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网络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现象产生后,文学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如对网络文学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学特点的描述,对网络文学与网络技术关系的探讨,都需要重新思考。本文从网络文学概念的定义和特征等问题入手,对网络文学的研究进行了反思,试图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一个缺口。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利用微拢理论推导出光电效应过程中基态原子的微分截面,进一步讨论光电子氢原子的微分截面·进一步讨论光电子 1发射的方向,得出没有光电子沿光子运动方向发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4.
吕志青作为中国当代知名小说家,其小说具有鲜明的风格。他的小说不仅营造了一种从容舒缓、细致绵密的叙述节奏,而且善于创造耐人寻味的寓意结构,从故事的叙述抵达隐喻的高度,从社会历史的层面走向人生哲学的层面,使小说具有了丰富深厚的意蕴。通过对吕志青近几年几部代表作的分析,解读了其文本背后的寓意结构,探讨了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5.
净化与拯救——古希腊净化观念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化是古希腊文化系统中十分重要的观念,是古希腊人拯救自我与完善自我的一种方式。最初来源于原始而神秘的宗教观念,经过演化,发展到理性的阶段。净化是人的一种自我教化,是人对自己直接性和本能性的超越,是摆脱肉体的控制、升华到精神与理性高度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是一个标举对话的时代,巴赫金、伽达默尔、马丁·布伯、哈贝马斯等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对话学体系。他们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倡人与人之间公正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其中,巴赫金与伽达默尔又分析了文学活动中的对话,巴赫金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人物的对话,伽达默尔分析了文学解释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都把握了文学对话中的一个侧面。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对话活动,文学对话问题贯彻文学活动的始终,要建立科学的文学对话学体系,就应该从作者──文本──读者三者关系的角度来全面看待对话问题,它应包含文学创作中的对…  相似文献   
27.
传播方式与文学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播方式经历了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和网络传播三个阶段,每一种传播方式都规定了特定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在口头传播阶段,作品通过口耳相传,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了面对面的接触关系,文学活动具有密切的人际交流性质,作品简单质朴,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体。书面传播阶段,创作和接受都成为个体行为,作者有可能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极大发挥了语言的潜能,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文本在流传过程中虽然具有了较大稳定性,但读者的接受却体现出很大创造性。网络传播阶段,文学借助于网络广泛传播,扩大了文学的影响面,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接受都突破了传统文学体制的限制,体现出自由性和随意性,创造了特有网络文学文体——超文本。  相似文献   
28.
诺曼·N·霍兰德(Norman N Holland)是美国杰出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家,他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指导,借助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和接受美学文学接受理论,建构了完整而系统的文学反应动力学,将作者、文本、读者作为一个整体,细致剖析了读者阅读文本时的心理机制,揭示了文学快感和文本意义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试图在文本的艺术形式和读者的心理反应之间建立一个科学的模型,力求将模糊的心理问题科学化,对艺术形式、语言、情感、风格、艺术真实、心理防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解释,分析了读者如何将文本"外在于彼"转化为"内在于此"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29.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一直充满了创新能力不足的焦虑,即如何立足中国当代文学实践,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探寻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机制和路径。本文认为,应该从阐释学中的基本问题出发来认识这一问题。文学阐释作为联结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中介,既要在对中西文学理论的应用中检验其有效性,促进其合理转化,又要在对中国文学实践的阐释中创新理论。要创新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应该从传统的立法型文学理论走向现代的阐释型文学理论,在对中西方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文学观念与当代文学现象的阐释中从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30.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与德国文论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他吸收了康德超功利的美学观与批判的理性精神,借鉴了玛尔霍兹“文艺科学”的理论观点,综合了狄尔泰“精神科学”的学说与“精神史”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文学批评的实际,确立了审美体验论的文学观与文学批评的理性精神,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情的型”的理论范畴,树立了中国现代传记批评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