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9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76篇 |
劳动科学 | 34篇 |
民族学 | 102篇 |
人才学 | 113篇 |
人口学 | 79篇 |
丛书文集 | 947篇 |
理论方法论 | 165篇 |
综合类 | 2388篇 |
社会学 | 354篇 |
统计学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189篇 |
2012年 | 260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307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269篇 |
2006年 | 251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6篇 |
1959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8年9月23日,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雇佣及管理服务商万宝盛华关于<工作迁移>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超越美国,正成为最受亚太区人才青睐的工作地点.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羌寨空间形态分析入手,评价和揭示了其美学价值所在。“5·12”汶川大地震使羌族民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汶川县最大最古老的羌寨萝卜寨100%的房屋被破坏;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400多件羌族文物悉数被毁,而且大量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也在地震中遇难。而最具有羌族特色的理县桃坪羌寨,只有3座著名的古碉楼出现裂缝,楼尖部分垮塌。古碉楼经历1000多年历史,主建筑群仍然保存完好,这对震后羌文化的重建和保护工作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中韩农村建设的农情背景有一定同质性,都面临人多地少的农情,进行新村建设皆属现代化发展问题.中国新农村建设20字蓝图表明其经济社会全面建设的概念,同韩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伦理道德提升并重,内涵颇多共同之处.深层原因在二者具有大致相同的理论思路和内涵结构.中国在科学发展观主导下确立整套反哺思想和机制,与韩国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运作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就具有普遍性价值,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特征、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现状主要是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金融市场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从静态上表现为各个金融子市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各金融子市场内部组成要素结构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从动态上表现为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着变迁上的被动适应性、升级上的低层次性以及创新上的外生性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偏重硬件建设,忽视观念的树立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二是偏重数量扩张,忽视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与协调;三是偏重局部利益,忽视金融市场全局利益的平衡与兼顾;四是偏重眼前发展,忽视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培育与改善。 相似文献
95.
随着组织管理的形式与方法不断创新,新的流程与标准不断涌现,发展中的很多企业都遇到了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管理问题,为了避免企业在组织设计中存在的设计风险,有效借鉴外部优秀企业的组织结构经验与模式,现在出现一种新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标杆式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6.
97.
由甘肃省民委承办的六省市区藏文古籍工作第十次协作会议于2008年7月24日-26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同声千字文》中新增的《中原雅音》平声音释材料与《韵学集成》中所见《中原雅音》的平声音释材料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就其平声是否分阴阳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认为在《雅音》的声调系统中,平声方面已经有了阴阳分化的迹象,但还没有进入到最后的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