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作为调整财产权与人身权的重要法律法规 ,民事法律规范负有着对自然人地位、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和调整的重任。鉴于它的重要性 ,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户籍法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强化自身的统治 ,维护社会的稳定 ,特别是农村社会的稳定。明王朝统治者对户籍法的调整从明初到明中叶以后 ,一直没有停止过 ,可以说这种调整贯穿了有明一代之始终。这些调整在事实上加强了对户口流动的管理 ,强化了国家的赋役征派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由于明代户籍法调整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法律调整与农村社会稳定中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因而 ,开展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其理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2.
明清徽州的宗族管理、经济基础及其祭祀仪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卞利 《社会科学》2006,(6):163-171
明清时代的徽州是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管理井然有序,宗族的公共财产如族田、学田等源源不断地支撑着宗族运行的经济基础。作为程氏宗族的聚居地,祁门六都在明清徽州时代的宗族管理、经济基础和围绕祖先等为中心的祭祀活动亦十分活跃。本文以六都为例,全面深入地对明清时代徽州的宗族管理、经济基础和祭祀仪式进行探讨,以期了解和洞察明清时代徽州宗族管理和运行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23.
常建华在一篇题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的论文中,对20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与梳理,提出"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的动员,即中国社会史研究应从以传统的社会生活史为中心转向以新的日常生活史研究为重点,"从日常生活切入把握中国历史"①. 这不仅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内容的转变,更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4.
无徽不成镇——明清时期的徽商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崛起于明代中叶的徽商,凭借良好的文化素质、艰辛的开拓精神、灵活的经营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独执商界牛耳三百余年、富甲一方的地域性商帮。徽商活跃在祖国的都市和乡镇,形成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局面。徽商有力地推动了明清时代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多元的文化生活,在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谱写了多彩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25.
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管理及其家国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谱牒纂修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无论类型、体例、内容,还是纂修、刊刻的管理制度,都远胜前代,呈现出日臻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趋势.其中各类统宗谱以及跨地域的徽州名门望族谱牒--<新安名族志>和<休宁名族志>的问世,标志着明代徽州谱牒纂修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和成熟.从纂修和管理的视角,对明代徽州谱牒纂修与管理制度及其家国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探索,澄清了某些是非,弥补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26.
作为"程朱阙里"的徽州籍学者对朱熹理学信之弥笃,传承其衣钵者代代相承,并形成了"新安理学"的地域学术流派。但自明代中叶以降,随着徽商的经营成功,程朱理学对徽州社会的影响渐趋衰落,王阳明和湛若水心学则异军突起,阳明弟子和甘泉学派之创始人湛若水纷纷来到徽州讲学,一批徽州本地学者开始抛弃程朱理学,转而追随王阳明或其弟子以及湛若水等,致力于心学的习学与传播,祁门王源和谢村谢氏家族即是其中之佼佼者。考察新发现的祁门谢氏家族与湛若水交往的文书,可以发现:在徽州官府极力维护程朱理学思想的同时,王、湛心学却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7.
明清以来徽州丧葬礼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利 《社会科学》2012,(9):131-143
明清以来的徽州,人们对人生仪礼中的丧葬仪礼格外重视。徽州的丧葬仪礼,处在一种礼仪与习俗并存、厚葬与薄葬并行、良风与陋俗同在的矛盾状态之中。面对这样一种相互纠结的情形,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宗族组织一直致力于对丧事活动中礼俗的整合,希冀以此规范丧事活动中的非礼行为。但是,这种教化与强制相结合的办法并未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28.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事纠纷与诉讼案件的增多,传统民间“厌讼”和“贱讼”的诉讼观念发生了变化。为此,明清统治者从民事诉讼立法的角度,对有关民事纠纷与诉讼处理程序进行了调整,确立了里老人理讼和民间调解为主、官府判决为辅的立法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日益变化的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9.
两宋以来特别是南宋至元明清时期,随着第三次中原地区大姓望族南迁高潮的完成,徽州地域经济与文化开发的不断深入,徽商的强势崛起,科举考试的成功,以及社会持续稳定局面的形成,一批徽州籍地方官员、士绅、学者暨知识和文化精英在致力于理学等学术探讨的同时,至迟从北宋中叶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以"东南邹鲁"为中心的徽州地域文化认同,并在明代中后期完成了东南邹鲁、徽州学术谱系、程朱阙里和以《文公家礼》为中心的民间礼仪认同的建构任务。在从东南邹鲁、程朱阙里、新安理学到礼仪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徽州学者暨知识和文化精英出现了罔顾事实,牵强附会,甚至背离学术宗旨粗制滥造、片面夸大的一己之私和门户之见等弊端。  相似文献   
30.
淮河流域在明代前期由于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和重建这一地区的措施和优惠条件的激励,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副业和商业经济等方面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作者认为,绝不能因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经济的整体性衰退,就否认明代前期这一地区经济繁荣的客观史实。作者最后还提出了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经济的真正衰退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即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