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8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通过与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探讨了武陵山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低实现程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民族地区的贫困者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对政府和社会的扶贫工作形成某些心理依赖, 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成因。主观成因指以下几个方面,经常遭受社会生活的重度挫折, 这是贫困者形成心理依赖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民族群体自卑心理的影响, 这是贫困者形成心理依赖的心理基础; 某些落后的文化观念的影响,这是他们形成心理依赖的思想基础和观念基础。因此,扶贫必须先扶志, 治穷先治心。  相似文献   
23.
农村小康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民族地区农村小康更是农村全面小康的锁喉之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小康建设在进程上也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但又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基于此,民族地区农村的小康建设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目标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均衡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政策倾斜与自我发展的统一以及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的统一。  相似文献   
24.
武陵山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人口贫困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祥  吕学芳 《西北人口》2009,30(2):100-105,109
新世纪。武陵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散居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区,贫困切口率高、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扶贫开发难度大.已经严重制约了武陵山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恶劣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要素差造成经济发展的先天不足;历史性贫困造成经济发展的起点基础低;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政策制度设计不当造成的经济发展后天弱化:社会封闭、思想观念保守的加剧共同导致武陵山区农村人口贫困化。扶贫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引导贫困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迁移是治理武陵山区农村人口贫困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5.
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意识淡薄、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大农业观念、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