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清儒尤其晚清今文学家重视《王制》研究,皮锡瑞承前人之绪,对《王制》的文字训诂与名物典制、《王制》郑注的是非得失、《王制》的成书时代及其性质、《王制》与《周礼》的异同优劣等问题作了反复探讨,最后撰成《王制笺》一书,将清代的《王制》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检视皮锡瑞的《王制》研究及其对待郑注的态度,可以相当清晰地看出他从专守古文到兼宗今古最后独尊今文的治经历程,这也是清代经学演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承梁绍辉诸先生广搜博采,编成《彭玉麟集》①,嘉惠学界,厥功甚伟。笔者亦颇留意晚清湘贤遗墨,泛览之余间有所获,兹将《彭玉麟集》失收5通函札及2篇序文辑录如下,添加标点,酌予分段,并缀数语于后。其一,致王子寿(柏心)函一昨罗公予书来,道先生缱绻下问之意,并示佳聿。三薰捧读,不禁心花怒茁,狂喜上天。麟耳大名久矣,顾未获蹇修,无由通款。不意正法眼藏,见石梅而爱之,且为谀饰词翰,实鄙人所念不到者。但拈粉调丹,弱而好弄,酒酣耳热,时有悲歌季末、蒿目时艰,觉壮志千寻,渐成弩末。先生谬加宏奖,雄辞健笔,飒飒生风,传之千载后,人将读先生诗,…  相似文献   
13.
皮锡瑞南学会讲学内容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学会之创设与皮锡瑞之主讲,为湖南维新变法一大举措。本文综观皮锡瑞在南学会的12次讲学,将其内容要旨概括为三并略作评论:一是大力宣扬合群之义,破除学派门户之见,以兼采众长,经世救亡;二是强调开启绅民之智,反对仇外打教,主张“文明排外”,以坚忍之志,变法自强;三是从经史中阐发素王改制之义,引申维新变法之说,推进湖南的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14.
马宗霍是现代著名学者,撰述宏富,其中《文学概论》、《音韵学通论》、《书林藻鉴》久负盛名,在文学、小学、书法学等领域各有造诣。他从学术史立场撰写的《中国经学史》,更是中国第一部经学通史,彻底改变了中国经学史研究落后的局面。他又在《说文解字引经考》中,考明许慎经学的基本面貌,并解决了经学史上诸多重要问题,将小学、经学与史学融贯为一,使中国经学史研究取得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吴仰湘 《社会科学战线》2022,(9):120-135+282
《翼教丛编》是晚清力辟康学的名著,初刊时无人署名,序文宣称“采获、叙次,悉出同人”,声明为集体纂辑,但第一个翻刻者黄协埙径指苏舆为编者,从此广为流传;叶德辉则在民国年间屡以撰刊《翼教丛编》相标榜,成为学界新说。然而,稽核相关史料,“苏舆编刻”说不足凭信,叶德辉的矜夸自相矛盾。进一步探查《翼教丛编》的纂辑“同人”,发现王先谦、叶德辉、张祖同等五人最核心,“捍乱”领袖王先谦则是主事人,不过他有意潜隐,嫁名于门人苏舆。通过探究《翼教丛编》编者问题,可以还原戊戌湖南反变法中一些久被湮没的重要细节。  相似文献   
16.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尊经讲席的证据虚空不实.廖平从1881年至1886年间一直从事文字训诂之业,并且始终强调"治经之道,不能离声音训诂".廖平"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的真正意蕴,是主张跳出琐碎的名物考订,着力推寻经书条例、解证经典大义,由勤学变为深思会悟,但他的经学立场和治经方法并无明显变化,直到经学二变后才一度转向今文经学.廖平治学在庚辰以后得入新境,既要归功于他对专治小学训诂弊端的自省,又是他不喜记诵、长于悟思的个体特性自然发展的结果,与刚到尊经书院的王闿运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长沙府善化县人。他早有经世大志,力主“通经致用”,不仅是中国近代今文经学的一代大师,也是晚清湖南新政运动中一位重要的宣传家兼实干家。在积极参加戊戌维新和清末兴学的实践中,他认真思考中国应如何变改旧法、学习西方,提出不少深有见地的改革主张,反复强调要以“实事求是”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体现出鲜明的理论特色。本文综合皮锡瑞的有关言论,对其变法思想的两大特色加以评述。一、反对“扫地更新”的渐变论皮锡瑞早在1873年的《王安石论》中,就提出“琴瑟贵乎更张,而猝然更之,则弦绝”,主张改革要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18.
吴仰湘 《船山学刊》2005,(2):44-49,43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人.他14岁考取秀才,24岁获选拔贡,43岁中式举人,但四次会试不中,遂绝意功名仕进,专心于讲学和著述,曾长期主讲南昌经训书院.他还早有经世大志,主张通达古今之变来经世救时,1898年出任南学会学长,1902年创办善化小学堂,此后相继在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师范馆、湖南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等处授课,并兼任善化小学堂监督、湖南高等学堂代理监督、湖南省学务公所图书课长、湖南省图书馆纂修等职.  相似文献   
19.
吴仰湘 《云梦学刊》2007,28(2):31-35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中国近代国防理论的奠基人。《军事常识》在内容上涉及战争理论、建军原则、国防原理、兵役制度、武器装备、编制原则、教育方法和军队管理等重大问题。蒋百里在书中借鉴西方各国的军事思想学说及其国防建设经验,总结并反思清末民初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的成败得失,为在中国建设近代化国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因此,《军事常识》的出版,不仅改变了中国近代长期没有自己的军事理论著作的落后面貌,成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奠基性著作,也是蒋百里国防思想初成体系的标志性著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