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0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史略(1949-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我国出版的最早的学报之一,在我国学报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以1930年正式创办的<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和<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为始,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探寻武汉大学学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足迹,总结武汉大学学报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办好今天的<武汉大学学报>,繁荣武汉大学的学术事业、促进教学和科研,对于了解我国学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的大国,并彻底摆脱了战败国地位和以美苏为首的四大盟国的控制。德国统一及后来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对峙的“冷战”时代的结束,欧洲力量对比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格局迅速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根据自身地位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德国在外交上改变了以往追随者形象,根据其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开展自主性的全方位外交,极力扩大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使之成为世界上的政治大国,并以世界大国的身份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43.
从1930年创办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和《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算起,武汉大学文科学报已走过了80年的历史。在80年的风雨历程中,本人从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3期开始分别卸任《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和《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职务为止,有幸走过了其中的26年,是在学报岗位上履职较长的一位老编辑。2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相似文献   
44.
1929年开始爆发的30年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国家。一种是以德国为首(还有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的封建势力影响比较强大、资产阶级民主比较脆弱的国家;另一种是以美国为首(还有英国、法国等)的封建势力影响较小、资产阶级民主比较完备的国家。剖析德美两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对于认识30年代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认为,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组织内阁,并非法西斯独裁统治已经确立,其内阁仍然是“总统制内阁”,政权基础是不稳固的。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希特勒上台后,通过排挤和打击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议员,控制国会,通过了总理有权违反宪法、不经国会和各邦议会同意就可制定法律的“授权法”,从而使希特勒不但具有行政权,而且还有立法权。希特勒依靠“授权法”,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政治生活一体化,并随之实现了政府和议会一体化,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同时,通过“盖世太保”,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通过“领袖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实行法西斯专制主义统治。希特勒在兴登堡总统1934年8月病故之后,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才终于在德国实现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46.
研究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史学界最近几年比较注重研究的课题.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不同角度写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诸多原因中,2、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德国在政治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法西斯的变化,为法西斯活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7.
为了惩治战败的德国,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主张分割德国。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又都放弃了分割德国的计划,一致同意由美英法苏四大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由于在战后战时大国合作逐渐走向分裂,并导致美苏之问爆发“冷战”,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冷战”使德国的分区占领格局演变成德国的分裂局面。美英法和苏联为了分别控制西占区、东占区,各自都在本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逐渐将两个占领区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并最后成立了两个国家。德国的被分裂,是大国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
如何看待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1990年10月3日迅速地实现了统一,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完全是东欧剧变导致的结果。本文认为,东欧剧变只是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外部因素,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促成德国的统一确实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两个德国重新实现统一,应该看成是两国人民的民族情感的再度融合。民族情感是实现两个德国统一的重要内部因素,是推动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强大动力;即使没有东欧剧变,两个德国最终也会实现统一。而两德关系由彼此对立、封闭、隔绝状态到友好交往、合作以至两国的民族情感逐渐得以融合,完全得益于两德关系《基础条约》的签订。《基础条约》为改善两德关系和实现两德统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基础条约》促使的在两国人民共同的民族情感维系下的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合作以及要求实现统一的强烈愿望,即使有东欧剧变这一外部条件,两个德国也不可能迅速地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49.
德国法西斯的兴起,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所谓历史的原因,即历史的继承性、历史的惯性力所然。纵观德国从资本主义产生到帝国主义时期的历史,由于德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出世晚又没有完成德国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使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极端软弱,德国社会长期保留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历史传统,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容克贵族融合在一起,变成容克资产阶级。这是不同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独特的“德国现象”,是德国法西斯兴起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德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德国法西斯产生并夺取政权,是20世纪2、30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纳粹德国在1933年至1936年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这段时间,其外交重点是极力挣脱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束缚,以求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和谅解,取得重整军备的合法化。对此,笔者已发表文章论及。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至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纳粹德国的外交目的是直接为发动侵略战争作准备,重点是寻求盟友,占领中欧,瓦解英法对德国的包围圈,解除“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