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吴宏政  付艳 《江苏社会科学》2023,(2):31-38+242+241
按照康德和黑格尔的说法,认识分为“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与此相对应,人类对世界历史目的的认识就有两种,即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和“反思目的”。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上述双重目的。基于“历史科学”所发现的人类通往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而基于“历史哲学”所发现的人类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则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一方面,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通过“知性目的”为“反思目的”确立了经验基础,即为世界历史进程找到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探究“类本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思辨关系、“三形态”的辩证逻辑以及知性时间序列的颠倒等,使“反思目的”为“知性目的”提供了价值归宿,并且为世界历史提供了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代提出建构“和谐社会”,在希腊的共产主义思想中有其理论根源。“和谐”在希腊是在本体论意义上对人的理想生存状态的理解。和谐的本体论意义是指人的生存行为对罗各斯的服从。这种和谐在柏拉图《理想国》中主要包括个体的灵魂和谐与整体的国家和谐。  相似文献   
14.
吴宏政 《学习与探索》2006,3(1):117-119
实践唯物主义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排除了马克思哲学所特有的对人的“超验性生存”的关照,因而具有非合理性。从整个现代性开启的生存论境遇出发,马克思哲学应该被理解为直接性生存与超验性生存相统一的“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柏拉图对人的灵魂结构的划分,信仰、知识和环境构成了人类生存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全球化语境中,伴随资本逻辑的扩张,上述三要素发生了分裂,从而导致了当代人类生存危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意义上,全球化应该成为共产主义的内在环节。通过共产主义信仰来实现上述三个要素的融通,是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人类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质的最新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示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 ,而且是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在这些新的理解中 ,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 :张一兵把历史唯物主义叫作“历史现象学” ,俞吾金则把历史唯物主义叫作“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而刘福森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从两条线索去理解西方思想史中的自由观: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代表建立了"求善原则"的自由观,而基督教神学则从"恩典"出发建立了"拯救概念"的自由观,两种自由观构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即使上述观点是成立的,两种自由观也都存在弊端,因此,在思辨逻辑的基础上实现两种自由观的综合统一是西方自由观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不只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而且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历史科学。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包含以下三重内涵:其一,世界是“打上人的烙印”的,因而马克思的世界观是“属人的”的世界观,而不是自然的世界观;其二,“属人的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历史”的;其三,历史的规律不只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9.
全部知识的判断按照其内容和形式的规定,可划分为以下四种:经验综合判断(归纳判断)、先天分析判断、先天综合判断和先天分析-综合判断(思辨判断)。其中,先验自我的逻辑原理为归纳判断、先天综合判断提供了消极条件,但为分析判断和先天分析-综合判断提供了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的学理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除了有国内社会主义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大“现实根据”之外,更主要地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学理根据”。这种“学理根据”主要包括:重建“共产主义”生存理想、恢复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和重建人类的“悲壮性”生存方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