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吴晓 《浙江学刊》2002,(6):52-56
九十年代出现的诗歌个人化写作 ,是新时期以来诗人主体意识的全面觉醒和诗的本体意识的全面复归的产物。个人化写作的个性化、隐秘化特征源自生命的深层体验 ,因而个人化写作属于“体验的艺术”。在个人化写作语境下 ,诗歌阅读与批评应当调整自身的立场、姿态和策略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 ,即是“原生命批评”。  相似文献   
92.
吴晓 《兰州学刊》2007,(10):152-154
艺术民族志的建构,体现出强烈的过程性特征,不仅是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实践和最终表达结果的书写过程,而且更是作为学科观照对象即人类艺术审美文化活动被得到全面把握的过程.为有效把握这种过程的全面性,文本化策略对于艺术民族志的建构具有积极的作用."文本化"意味着关注与艺术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强调艺术活动的过程性、语境性和可读性.基于这种"文本化"策略建构而成的艺术民族志,就能够更加灵活的整合美学的思辩演绎性和人类学的经验描述性特征,使得艺术审美文化活动真正置于具体生活文化语境中,从而促使艺术人类学独特的学科理念得到有效实践,也使得当代美学难题和艺术审美事实之间的关系得到新的书写.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同心环支承圆板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同心环支承圆板的屈曲特征方程,利用此屈曲特征方程即可精确求得同心环支承圆板的屈曲载荷。  相似文献   
94.
艺术人类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学术流派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抑或作为一种基本视野和思维背景,它的命名和提出,对于人类学关于艺术的研究起到了弥补性的作用。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艺术人类学是来自英美的学术流派,最初都基本上集中关注遥远的、远古的原始艺术,随着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也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现象的关注。关注特定时空的文化群体,强调参与观察和设身处地的文化体验,通过文化对话和文化体认,以民族志书写方式进行学术思考,以观察—体验—追问—反思的提问方式进行艺术观点的归纳提炼和构建。这样一种学术逻辑,使得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实践的多角度展开和多学科切入成为可能。因此,无论是文艺学学科视角的切入还是人类学学科的拓展,艺术人类学在当下中国的实践正日渐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当下意识,越来越凸显出浓厚的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学科素质。  相似文献   
95.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 ,本文从公司形式的选择、出资者多元化、经营机制的转换等角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6.
本文借助一个传统的无摩擦的国际金融市场模型,讨论了三种假设前提下贴现债券价格的变化率。在此基础上,导出了远期合约的价格以及相关的期货交割价格,并对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
左为  吴晓 《南方人口》2017,(4):11-26
以南京市主城区的街道级别农民工的抽样调查为数据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对比分析男性和女性农民工就业空间的总体集聚度、 集聚分区和集聚中心结构,以反映二者集聚性特征的共性和差异.二者就业空间一方面在集聚总趋势、 集聚区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另一方面也呈现出诸多性别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就业空间的中心结构,以及部分就业集聚区的分布上.上述差异和共性的显现,一方面受到城市产业体系、 中心体系和交通体系布局等宏观因素的牵引,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个体效益、 从业方向和社会网络等微观因素的激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98.
吴晓 《社会科学家》2008,(2):99-101
作为一种全球化消费文化形态,日渐兴起的乡村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尤其是对民族村寨中的传统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就湘西德夯苗族村寨而言,其传统艺术是基于苗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村寨日常生活文化运行机制而生成和存显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乡村旅游的影响,苗族传统艺术逐渐从原来的村寨日常生活文化生态走向现代消费文化语境,其强烈的地方性知识特征被视为建构"奇异"文化空间的有效资源,原本仅仅作为苗族村民节日仪式或者日常娱乐方式的传统艺术,现都被重塑成供人消费的旅游商品,舞台展演是这种商品消费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苗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存显处于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延续与蜕变等多重文化选择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9.
主流话语外的民间表达——当代时政歌谣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时政歌谣已成为主流话语外的民间表达,已体现为身不由己的“非文学”性,它的一切文学叙事因素都异化为功利要求的表达策略。作为主流政治话语在民间的异质化表达和显现,它又是旨在谋求平等话语权的一种压抑释放途径,它对主流话语构成一种“实践意识”的消解和反抗。  相似文献   
100.
和谐VS纠结     
吴晓 《21世纪》2012,(10):1-1
又是金秋十月。又是中秋佳节。又是祖国华诞。花好月圆。山河祈福,举国同庆。这本应属于和谐丰盈的季节,可在网络时代,纠结常常在下意识中进行,我们似乎没有太多的耐心甚至没有太多的机会来进行感悟。时间和事物就呼啸而来又呼啸而过。其实,任何事都是需要细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