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非文学性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文化批评成为文学研究的实际操作工具 ,堆积在文学编辑案头的学术论文 ,越来越驳杂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的更是怎么看都看不出与文学有什么关系。对于文学研究中正在“热用”的文化批评还需不需要学理探讨 ?需不需要学术规范 ?在文化多元性存在的今天 ,谁也不会期待有某种权威性的声音来作出定论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对于多样性意见 ,特别是更多确有真知灼见的意见的倾听 ,让我们的思考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3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改造问题,是当前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瑰宝,其研究成果也已丰厚,但如何以当代文学问题为视野对之进行反思,或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组文章组织高校文艺学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发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原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学术界有句行话,叫做“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那意思大概是只有很民族很个性化的东西,才能走向世界。如今,我们是否靠民族的东西走向了世界不得而知,但这句行话是不大有人提了。只不过似乎也没人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便越是民族的”,原因大概在于“世界”和“民族”毕竟还是有差异的。可惜的是这差异现在似乎人们也不好意思提了,代之以谈论的已是“全球化”了。我想原因大概至少有二:一是既然全球都市场经济化了,而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那么文化的全球化便也应该跟着到来。按照这个推理,以前中国没有走…  相似文献   
34.
从否定主义文艺学出发思考"形式"问题,必然提出"什么是中国式形式"之理论命题.一是"中国式形式"首先来自于中国文化八卦的整体性和生生之通透性,是一种"象象"思维,这明显区别于西方以二元对立为前提的纯粹性和对抗性形式观.二是"中国式形式"必须应对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缺乏独创之问题,通过从传统艺术中挖掘"象后别象"之经验提出"隐含着的独特形象"之命题,用于改造传统文论被道家和禅宗美学统摄的"象外之象",并可为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全球化境况下坚持自己的文化理解又能避免对抗性冲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5.
梁漱溟揭示了中西文化和哲学的异彩之处及形成原因,指出文化发展的三个路向和人类文化的未来趋势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试图将儒家的“仁”与西方的生命意志等哲学打通,用直觉主义为儒学辩护,因而造成了如下三种理论局限:一是儒家的“仁”本质上与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直觉是矛盾的问题被悬置,从而呈现理论拼凑问题;二是忽略了中国创造力文化资源和柏格森创造进化哲学的相关性,使其提倡的文化复兴还是儒家文化的复兴;三是对文化复兴只强调“应该复”而缺乏“如何兴”的思考,从而难以展开基于自己的哲学问题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改造的哲学实践。  相似文献   
36.
本文作者以平等而分立的否定主义哲学为基础 ,强调了“生存世界”与“存在世界”的区别 ,对中西方传统的“义利”相克和相混的关系理论提出了批判。文章立足于中国当代市场经济及其问题所构成的现实 ,提出了“义利分立” ,“法规之义与心灵依托之义分立”的观点 ,并对心灵依托之义的当代实现途径做了充分阐释  相似文献   
37.
吴炫 《浙江学刊》2001,1(6):79-87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文学是人学"暴露出中国作家关于人的"神性优于兽性"、"个性解放"等非创造性理解、以及好文学不一定是写人的概括之弊端;"文学反映论"暴露出认识论思维肢解文学的丰富性、忽略作家创作过程的创造性程度、以及人的主体性和文学主体性相混淆的弊端;"审美活动论"则暴露出将审美现象与艺术现象等同、难以区分模仿与创造、创作与非创作的价值差异、以及文学观上的大而无当性等弊端.  相似文献   
38.
西方崇高、悲喜剧、荒诞等美学范畴,因为是建立在价值一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时代,在价值多元并立的今天,其美学力量已经削弱;而荒诞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中国也难以得到认同。中国的“阴柔和阳刚”作为美学范畴由于受自然性的阴阳两分法这种类型化的限制,难以突出审美在当代的多元化和个体化问题;而“情和理”的统一作为审美符号,有群体性的情理统一与个体性的情理统一之分,自然就转化为“什么样的情理统一”这一当代性提问方式;此外,“意境”理论在揭示科学家、思想家等非艺术性审美活动时,亦已显得牵强  相似文献   
39.
吴炫 《江海学刊》2006,(6):5-12
否定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欲望世界应该以自然的丰富性、无价值高低性体现当代健康自然的涵义,从而告别“轻视欲望”与“沉湎欲望”之对立性循环和老庄、卢梭等的自然观。但欲望世界的底线必须是“全方位尊重世界”,从而与西方民主尊重观的“非全方位性”与中国温情文化的“非尊重性”有所区别。在对待性质不同、世界观不同的价值冲突问题上,应该建立“不同才和”与“价值并立”的社会文化交往观,以完成对中国传统“和而不同”观念的当代改造与补充。  相似文献   
40.
吴炫  路遥 《学习与探索》2020,(2):162-169+200
中国现代文化要获得区别于传统文化的自信,需要改造儒家的"宗经"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性阐释,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完成现代文化创造。中国现代文化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需要改变西方理论在中国的移植阐释的状态,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改造西方理论。基于中国文化中有个体批判创造性的实践资源,中国当代个体如果要获得安身立命的幸福感,同样需要运用批判创造性思维确立自己的"创造之信念",与人生的功利追求构成对等互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