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议题”的提出夯实了中国儿童文学知识生产的本土根基,也为其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话语资源和价值标尺。中国儿童文学自觉地将儿童问题归并于中国议题,保障了其反映社会结构、拉升思想效能的现代品格。民族国家想象是文学彰明自身价值的重要路径,儿童文学以“儿童”的新人想象为基座,统合“立人”与“立国”的内在关联,为其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新的框架。中国儿童文学对“中国议题”的叙述,接榫了新文学所开创的人文传统,在本体论与价值论“一体化”的机制下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知识话语与精神气度。  相似文献   
52.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现"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雏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53.
吴翔宇 《学术月刊》2020,(7):146-154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重提"跨学科实践,旨在于文学发展的内源性和时代演进的外源性同构的基石上,从学科界分的角度重审其概念的本体意涵,探寻跨学科拓展的知识学依据。中国儿童文学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还是一个结构与关系的概念。这种概念与学科的特殊性内在地驱动了学科互涉的转向。总体而言,中国儿童文学的跨学科拓展路径包含了内部"贯通"与外部"联动"两个层级。在世界儿童文学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将这种跨学科实践纳入系统论的视野,超越"纯文学本质主义"与"非文学工具主义"的理论偏狭,在坚守学科本位的同时有效地开启学科间的对话交流,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进而推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4.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55.
“身体一是解读《红岩》革命意识的一个重要维度,文章从身体的命名、身体的出场仪表、身体的感知系统等身体的构成属性互证自明地凸显了敌、我2种不同的“身体阵营”。革命身体的受虐被演绎成了庄严的凯旋仪式与洗礼典礼。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情怀所替代。  相似文献   
56.
鲁迅小说的空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物理空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域方位,而是作为文化建构和价值体系的一种有效方式,维护和确证着现实合法性的社会秩序。相同和相异两种话语对话的中断和不融合现象,表征了主体的心理空间存在着极大的双向隔膜和话语排斥。其意义的扩充本源于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影响以及通过空间的多维层次关联来洞悉历史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57.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58.
"身体"是解读《红岩》革命意识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从身体的命名、身体的出场仪表、身体的感知系统等身体的构成属性互证自明地凸显了敌、我两种不同的"身体阵营"。革命身体的受虐被演绎成了庄严的凯旋仪式与洗礼典礼。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  相似文献   
59.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从相对中看取绝对、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的时间“辨证性”,是其“中间物”意识的内核。  相似文献   
60.
论《野草》的时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野草>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由规范秩序和价值取向所衍生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鲁迅的"中间物"意识以"执着现在"为内核,在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批判社会与解剖自我的内外因兼及中,建构了时间"辩证性".其意义获致于主体及其思维的变动来透视和看待历史过程,在历史的过程中绽出和确证主体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