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后理论时代"之"后",大概不仅意味着一种区隔,一种差异,一种否定;恐怕也意味着一种超越--自然是反思之后的超越,一种承续--自然是扬弃之后的承续,或者说,一种"延异"--那种既解构而又建构的"延异".以这一视界来看,反思,反思文论界种种理论的流变,也反思文论界理论研究的路径,或许也是一件颇有现实意义的话语实践.在反思中深化文学理论,才是文论园地耕耘者的一种志业.  相似文献   
12.
“特征论者”雅可布森以“形式化”视界提出“文学性”命题,“功能论者”穆卡若夫斯基以“语义化”视界拓展“文学性”空间,“合成论者”英加顿则是以“意向化”视界进入“文学性”生成机制。他们在言说“文学性”这一命题时,实际上很少关心什么是文学性,而更多地专注于“文学性”何以生成;他们在使用“文学性”这一概念时,实际上很少是在对文学是什么加以界说,而更多地是在言说文学研究科学化的路径。他们的探索表明:“文学性”理论的建构是可以不断深化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向何处去?文学理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的生存方式与发育方向,作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与深化的一个迫切命题,已成为目前仍在文学理论园地耕耘的学者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文学学,应积极涵养“复调意识”,力求在开放与对话中有所推进;而处于学术生态失衡状态之中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应大力加强文学理论核心命题的研究,力求在深度开采中有所建构。质言之,既追求思想视野的开阔,又追求学术定位的明确,针对我们自己的问题,在开放中有所恪守,在对话中有所建构——应是我们深化文学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尔特"文本观"的发育似有一个可以辨析的年轮:1971年面世的《从作品到文本》堪称其文本理论建构的轴心。在之前的4年与之后的4年里,巴尔特从作者功能、文体生成、阅读与书写机制、文本类型等界面,精心构筑其作品/文本理论,显现出不断深化的探索轨迹。清理这一轨迹,有助于反思巴尔特的文本理论之学术史价值与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人类形成了不同关系,进入资本主义以后技术一方面改变了技术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技术使人异化为其本质的对立面、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人的需求与实现方式的割裂、生态危机等多重异化后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技术的异化改变了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技术的多重异化的本质是异化了人与社会的实践方式,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从生态哲学视角继承和延伸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在我们这个风风雨雨的世纪即将走向其终点之际,自具一格的苏俄文学在遭遇国家解体文化解构经济体克的动荡中又怎么样了?这不仅仅是仍在“守望白桦林”的俄罗斯文学研究界密切关注的,也是仍在“阅读俄罗斯”的我国广大读者十分关切的。下面我们介绍的几位专家有关“新俄罗斯文学”评述文景,其目的就在于通过阅读今日俄罗斯社会境况,了解今日俄罗斯精神状态,认识今日俄罗斯艺术追求。所谓“新俄罗斯文学”,并非严格的理论概念,而是以此代指苏联文化解构的语境中新产生的俄罗斯文学。它应当是一个在美学层面相对自立的概念,它…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尽管看似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得到了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逐步完善,但现代资本主义隐藏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精神的极端消费和奢侈取向,资本主义的合理化形式、发展模式和金融体系的缺陷等无非是资本主义矛盾的不同反映而已。基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当代思想家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剖析,不难透视出现代资本主义在其精神、社会合理化形式、金融及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危机,以及导致危机发生的深刻内在根源。这种根源证明,现代资本主义危机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周启超 《浙江社会科学》2023,(12):143-150+161
理论之树也可以常青。世界人文学界对巴赫金的发现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历程,国际“巴赫金学”历经四十载风云,巴赫金理论的思想魅力仍不减当年。俄、英、德诸国“巴赫金学”专家仍在对巴赫金理论进行深耕。不论是对巴赫金之于叙事学的贡献所做的学术史梳理,抑或对“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的关系所做的学理性重审,还是从理论建构风格来看巴赫金“对话论”的文化哲学品位,甚或将“对话论”作为人文科学推重的一种理念,也作为人文科学适用的一种方法,这些探讨都在表明:“超语言学视界”与“多声部对话”路径,已然成为以多元文化互识互动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的世界人文学者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新诗     
《俄罗斯新诗》是罗曼·雅各布森第一部重要诗学专论。这部专论研究俄罗斯未来派诗人赫列勃尼科夫诗歌语言的特征。雅各布森认为,赫列勃尼科夫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其所运用的一系列艺术手法的集合。雅各布森列举了赫列勃尼科夫创作中平行、隐喻、夸张、临时位移、修饰语等各种手法的实现方式,对诗人诗学的形式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察。雅各布森在这里对当时文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文学史研究者们经常表现得像警察,他们想逮捕某个人,却以防万一,把在公寓里的所有人都抓起来,连碰巧在街上经过的人也不放过。同样,文学史研究者们使用了手中的任何东西:生活日常、心理学、政治学、哲学。他们创造各门蹩脚学科的大杂烩来取代文学科学。他们似乎忘记了,他们的这些文章分属于哲学史、文化史、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方向,这些学科当然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但只是将其作为有缺陷的二流的材料。如果文学学科希望成为一门科学,它必须承认‘手法’是其唯一的‘主人公’。然后,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应用手法,证明手法。"在这篇专论中,雅各布森提出"诗即在审美功能中呈现的语言。因此,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这一...  相似文献   
20.
后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当代俄罗斯文坛上发育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她已覆盖自"30后"至"80后"好几代俄罗斯作家,呈现出一拨又一拨且有多种类型的艺术探索,显示出独特的哲学取向与美学追求、艺术定位与诗学特征,已然构成当代俄罗斯文学中一种有气势成气象的文学思潮,而在实现着其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双重超越。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范式,它拥有独具的世界观、独特的人生观、独到的意义观。既反思记忆中的历史又直面当下现实的文学叙写,既有所解构也有所建构的艺术写生,在生动地体现其别具一格而新人耳目的探索路向,在深刻地展现其积极介入当下现实生活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