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论述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要长生肠常清周小玲人在正常情况下,应每天排便一次。若48小时以上不排便,则视为排便不畅或便秘。老年人常有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所致。大便秘结不仅易引起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而且由于食物残渣未被...  相似文献   
23.
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介入文化的范畴,需要有文化自信的视域。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等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精神要素和内在支撑。以文化自信的视角,阐述了福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三结合"成效,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信息,分析其在文化保护方面面临的困境及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文化自信,并提出福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意识形态对翻译原文本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它指导和制约着翻译原文本的选择,而翻译原文本的选择叉对意识形态产生反作用与冲击。译者在翻译选材时对意识形态表现出顺应或反叛的态度,顺应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现有的意识形态,而反叛则是为了给新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男,37岁,农民. 1998年2月,王某因承包鱼塘与邻居刘某(男,65岁)发生纠纷,后又因生活琐事多次与刘某发生争吵,王某怀恨在心,遂生杀害刘某之念.6月12日中午,王某见刘某单独一人在家,遂悄悄至刘某身后,用力掐住刘某颈部至其昏迷,刘某倒地时,其上小学的8岁孙子正好放学回家,王某见状,急忙放开刘某,离开现场.经鉴定,刘某伤情为轻伤.  相似文献   
26.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7.
兄弟     
草原,一个秋天的午后。母豹静静地躺在一棵面包树下。她已经两天没有捕食猎物了,腹中的生命已经用不安分的蠕动表示要来到这个世界。巨大的痛苦之后,孩子出生了,是三只健壮活泼的小家伙,母亲依次给他们取名为日、月、星。不久之后,母亲不得不选择离开——这是自然的法规,草原的法则。  相似文献   
28.
80年代,在“新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视启蒙为己任的电影人士主张从西方电影理论中寻找可供借鉴的资源,他们试图引入西方的纪实美学、“现代派”“非戏剧化”来实现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的现代化。他们有意识地将西方理论资源的借鉴限定在形式上,试图通过形式上的反叛来校正电影创作所负载的过重的意识形态,从而摆脱政治对电影的控制。“新时期”电影表现形式的种种创新要求,其实质都是追求启蒙的电影人士的政治诉求在电影批评中的隐性表达。  相似文献   
29.
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是决定电影类型研究兴衰沉浮的关键因素,电影类型研究的变化与转向往往也是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的反映与折射。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功利性、实用性转向学术化、专业化;从注重社会教育功能转向关注娱乐功能;从学习西方的类型理论走向了民族类型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类型研究的具体发展历史也决定了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首先,目前,制约我国电影类型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本土电影类型理论的缺失;其次,如何实现西方类型理论的中国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应关注一些世界电影类型研究中的共同问题,应该具有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将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作为世界电影类型研究的一部分,对世界电影类型研究上面临的共同问题,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0.
传统节日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一种展示民族文化整体面貌的社会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当前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范畴,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是青少年树立以及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指南,也是培育"四有"新人的客观需要。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也是把提高年青一代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加强与其他文明和文化形态互补的需要。通过传统节日的亲和力攻克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屋建瓴的统率作用,使传统节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助跑器,二者的统一,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而二者的有机统一,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