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490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哈悦 《职业》2008,(16):13-14
在北京城长大的哈悦,有着北京女孩的优越:见多识广,生活无忧无虑.从小独立生活的哈悦,也有着北京女孩少有的闯荡经历:大学毕业,辞掉IT公司的工作,只身一人到国外留学:学成之后归国创业,经历了初始创业的失败与艰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国家形态、民族学和中国的现代性、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学等三个论题,结合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史,对中国民族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性质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反思。其中,对民族学知识中国形态的发展及其学术价值所作的细致分析,以及对现代性和殖民主义在中国民族学发展上的影响所给予的分析和评价,对理解中国民族学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由于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和低成长时代的到来,过去日本实行的年终奖金和终身雇佣体系已经过时并正在解体。针对这样的议论,作者在”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目的“在于研究日本雇佣体系。与其说是加以谴责,不如说是加以拥护”,并在阐明日本雇佣体系本质的同时,强调了它的普遍性。 作者认为四大杠杆,即资格制度、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集体记忆所形成的共同祖先观念是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象征着族群社会结构的永久连续性。通过共同祖先意识把民族不同支派成员连接在一起,促使成员对本民族产生归属感和凝聚感,并借此不断强化民族认同,使其社会得以延续。本文以新疆青河县哈萨克族阿巴克克烈部落成员的集体记忆为例,结合相关文史资料,从共同祖先追溯、氏族部落社会组织传承记忆等视角探讨了哈萨克族基于集体记忆的社会延续与民族认同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与西方所追求的构建全球化的世界正义秩序有一定相通之处,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举措在人类文明互鉴共融的思想逻辑中更具现实性和超越性,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程中解决困境的智慧主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内生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强化的多元文化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人类社会实现文明共鉴、和谐共荣的核心理念,体现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文明交融互动的深刻文明发展机制。多元文化共生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在人类深度交流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渐进而又深远的发展前景,并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记叙了魏晋名士的言谈风尚与逸闻趣事,其中涌现的人物形象个性瑰奇,类型多样。世说人物形象与魏晋风尚影响着唐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死意识,一定程度塑造了唐人人格与唐诗诗格,同时,唐人在接受世说人物形象时,置其于新的现实情境,如将阮籍之穷途具象化为旅途、别途、仕途等,并将其绝望、不得调和的穷途之哭解构为因时代朝气驱散穷途风霜、借佛家精神消解行路之难的独特困境心态;打破了“东山再起”的仕隐平衡,用唐代积极向上的政治理想和精神风貌感染着谢安自如于仕隐之间的高士清醒,在诗歌创作中完成了对世说人物形象的接受与重构。《世说新语》也借此通过诗歌在唐代及后世传播。  相似文献   
17.
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盈余质量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质量视角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各年截面数据,设有审计委员的上市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同时也发现这种盈余质量上的差异已经存在于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上一年.当控制这种成立前的盈余质量差异之后,本文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本文结论并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在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方面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现有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缺失入手,强调了销售以客户“人”为分析基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类销售过程的简化状态指标.应用该思路、指标、借助于Pfeifer和Carraway的思路、利用Markov链建立商家与客户关系模型,就有限次销售的一次交易、多次交易及无限次销售的情况分别给出相应分析结果.并考虑企业实际运作,进一步讨论了该模型下不同销售策略模型的响应.结果表明,减少成功率小的销售活动,企业期望获利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原则与西方伦理精神进行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表现,即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所共同具有的伦理精神,从而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作出当代的阐述。通过研究表明西方文化精神有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传统的影子,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同样包含着西方的秩序、民主、法治、科学精神及平等、个性等内容,两者不存在绝然的对立,而是相互融通的。我们应大力挖掘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精神,而不是盲目引进西方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0.
河北文化精神的不确定性,来自古河北区域的战事频仍和区域文化的周边震荡,各地方民族的相对融合则在文化沿继主体上增添了更加不甚明晰的因素.探究河北人文精神,势必要面对这一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多重复合的含义,而对后者一定的梳理和披露,是对前者现代性语境进行置换与构建的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