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道德教育是基于人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在社会转型期呈现,是因为个人道德缺乏和社会道德危机。形成这种缺乏和危机的社会动力是贫困驱动型的惟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它诱逼人和社会片面追求物欲,消解精神和沉沦道德。这一日趋恶劣的社会状况潜在地呼唤其根本性变革。因而,再造人性、重建社会精神、构筑生境主义道德,不仅使道德教育获得可能,更成为必需。由此,当代伦理学必应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充满活力的生境主义道德资源、智慧和实践理性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72.
一种哲学,既要创构起一种独特的存在理解方式和秩序建构方式,又要建构起赋予这种存在理解方式和秩序构建方式以系统阐释的知识谱系、价值系统和存在精神,前者是哲学的精神历史学,后者是哲学的知识形态学.孔子哲学无疑是一种"不具有完全知识形态"的、体现其广阔政治诉求的道德哲学:其赖以生成的精神历史学,是"变中求不变"和"不变中求变"的历史经验主义;其赖以构建的精神形态学的基本框架是"仁德一公道"理念,它统帅起了人伦主义的知识谱系与救世主义的价值导向系统,以及以血缘一政治的等级平等、独立、自由为最高精神信念,以人本、公开、持守、担当为具体精神原则,以践行、尽性为实践理性指向的存在精神.  相似文献   
73.
灾疫生命伦理研究就是对灾疫防治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生命权利、尊严、救助、治疗、康复等问题予以系统的伦理检讨,为灾疫防治实践如何遵循生命本性而维护、弘扬生命并创造生命的自身价值和意义提供可行的伦理方案。为此,灾疫生命伦理研究应遵循一切生命的存在权利必须平等和完整之伦理准则,并以亲生命性和生命的非计算性为实践原则。灾疫前预防性治理实践,应以引导人人平等善待,人人学会敬畏、学会关爱、学会为重建生境而努力为根本任务;灾疫爆发后救助性治理实践,应以如何更人性、更有效地拯救生命为重心;灾疫后重建性治理实践,应以如何更卓有成效地使所有生命获得生理和心灵的康复为要务。  相似文献   
74.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11,(6):44-50,60
在当代社会,面对日益全球化和日常生活化的频繁灾疫之难,重建社会整体动员的灾疫预警方式和灾疫预警体系,乃卓有成效地展开灾疫预防的关键环节。立足当代存在发展,灾疫预警必须从人出发,以"生命重于一切"和"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为根本价值诉求,遵循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之伦理原则,以灾疫情事实本真真实和全民问责为基本内容,创建并不断完...  相似文献   
75.
灾疫伦理学是对当代存在危机与生存风险的应对之学,它诞生于对生成当代频频爆发的灾疫之最终人为因素的伦理检讨。灾疫伦理学就是引导当代人类重建生态理性生存方式,通向“人与天调”之未来世界的桥梁。灾疫伦理学必须为灾疫防治和灾疫后生境重建与家园重建提供伦理方案。所以,理性审查灾疫伦理研究的生存背景、伦理目标、认知视域和探究方法,成为灾疫伦理学构建的奠基问题。  相似文献   
76.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11,(4):92-99,122
面对当代灾疫这一世界性难题,谋求根治之道,需要获得制度的激励与保障,因而必须从两个方面展开制度重建:一是创建达成共识的国际制度框架,包括全球化国际协同制度、国际间的全面扶持制度框架、地球环境生态指标制度和全球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二是重建灾疫防治的国家制度,包括重建灾疫防治的国家基本法、生境政治制度、生境经济市场体系、生境资源制度、生境经济财税制度、生境分配制度、生境法律实施体系、生境主义公民责任制度和综合运用的环境公共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77.
伦理信任,既是行为自由方式,也是社会精神结构。作为前者,其具体形式是“己-他互利”的道德信任或“纯粹利他”的美德信任;作为后者,它是社会秩序的深层结构,并构成制度、法律、规程建构的本质规范及实践指南。伦理信任的精神本质是“平等-共生”,它遭遇解构的表现形式是道德沉沦和美德消隐,但实质却是“平等-共生”精神结构解构。解构伦理信任的社会方式有两种,即前结构性解构和结构性解构,前者是政治以颠倒伦理的僭越方式设计和创建无伦理信任精神结构支撑的制度、法律、规程,使社会只有刚性的形式秩序;后者是指以伦理信任精神为指南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在运作进程中遭遇畸形变化的世界力量解构了其深层社会精神结构。两种方式都源于“财富-权力”结构的垄断。因而,改变伦理信任消解状况,重建伦理信任精神结构和伦理信任方式,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富-权力”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78.
理论之树常青,源于它对实践的指导。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正确理论导航,因而,创建文化软实力学,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所需。文化软实力学,应该是一门本土化的新国际政治学,它应以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创生力为其探讨的核心问题,以开创全球化生态文明道路为其努力方向。由此三方面规定,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应该遵循文化本位动力原则等五大原则,去探索构建以生态化综合为基本视域的方法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其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研究。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化软实力进行本体论、构成论、创造论、价值论、发展论和方法论探讨;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化软实力展开实践基础、实践功能和纵向开发及其发展评价反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9.
孔子的政治学是以“仁、礼、法、德”为基本框架,孔子对法的思考亦在此框架下展开。孔子立足“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二分结构,定位礼、法之治的疆界、路径和方法:礼是治人之法,路径是“以仁入礼”,方法是礼法和礼罚;刑是治民之法,路径是“以仁入刑”,方法是刑法和刑罚。孔子论刑法治民,主张制定刑法应“以民为本”,目的是使“法无所用”,由此提出“片言折狱”“胜残去杀”“讼必无讼”刑治三步论。刑法之治要走向“法无所用”,需要法度思想的滋养和法度精神的引导。  相似文献   
80.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11,(3):42-46,55
在当代境遇中,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灾疫之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必须在重建灾疫防治的伦理认知体系基础上,全面反思以人类中心论为价值坐标、以科学理性为思想认知模式、以物质幸福论为目标追求、以傲慢物质霸权主义为行动纲领、以绝对经济技术理性为行动原则的现代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抛弃地缘主义生存观、无限掠夺行动模式和惟经济主义发展方式,重建有机论世界观、全球生态主义、限度再生观及其行动方式,重建以自然法则和人性引导政治的生境主义政治学及其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