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济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哲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相类似,经济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捡起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中不被重视的一些理论环节,并弱化甚至抛弃了作为《资本论》主题线索而存在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  相似文献   
22.
23.
劳动—工资的弹性以及积累模式的发展问题是博耶解读资本主义调节机制的重要视角。他首先从生产组织的适应性等五个方面对劳动—工资的弹性进行了解读,并进而认为这种"弹性"是否合理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跟经验实践语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的问题。当他把劳资关系仅仅理解为劳动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一关系的双方即劳动与工资割裂开来,分别阐述其所具有的弹性时,其观点的经验主义特性就已经被注定了。以此为基础,博耶对积累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剖析,并认为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一种新的积累模式的出现,决不是一种自主的过程,而毋宁说是一种盲目的过程,它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及偶然性。客观地说,博耶的解读思路中缺失一条生产关系的理论线索。他所谈的积累模式与其说是资本积累的模式,还不如说是财富积累的模式,他根本没有看到资本积累与财富积累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4.
法国调节学派是以对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解读而闻名的,但博耶对福特制之后美国"新经济"的危机及可能取而代之的以人为本的生产模式的解读同样也十分精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法国调节学派观点的发展与推进.博耶不仅分析了"新经济"到来的标志,梳理了"新经济"的兴衰之路,而且还对以人为本的生产模式何以能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解读.在方法论上,博耶试图突破技术决定论的框架,走向一种社会结构内部诸要素共同作用的解读线索.这种历史经验主义的解读方法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显然无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哲学与当代性对接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发生的深层次发展 ,以及这种理论创新与解释当代社会历史实践最新发展的理论冲动。但是 ,“回到马克思”这个口号本身从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误解 ,特别是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兴起 ,一些学者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应该具有一种直接的当代性立场 ,以服务于解释当今世界激剧变化的需要。近期以来 ,对“回到马克思”的评论和提出替代口号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景观。在此 ,我们编发了一组相关讨论的笔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性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与当代性对话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以及“回到马克思”的基本意蕴诸方面 ,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批判性对话的前提和入口 ,重申了“回到马克思”是这种对话的基础。我们想强调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问题并不在于通过争论确定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口号 ,而是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讨论所立足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学术继承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和开新 (在当代性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核心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经济哲学方法、经济哲学理论、具体经济理论这三个层面对邓小平在经济哲学方面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析 ,旨在指出 ,邓小平把历史唯物论中的历史本质论与历史运作论这两个层面有效地统一了起来 ,这是他在经济哲学理论方面突破经济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的二元论模式 ,在具体经济理论方面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根本性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27.
尽管国内学界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实践这一点上并无多大的异议,但透过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斑驳陆离的解释,一种奇怪的现象凸现了出来:一些看似差异很大并且在学术刊物上经常爆发争论的观点其实是貌离神合的,譬如,以反对“物”本为基础的实践人道主义、“‘类哲学”观点与有些同志从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的角度对实践唯物主义所作的生存论解释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而一些看似一致的观点之间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本质区别,譬如,同在实践唯物主义的概念下,有些同志从存在论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理解为人的自我生成,而有些同志却从现实…  相似文献   
28.
在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中超越知识论与存在论的二元对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哲学当然不可能是近代知识论意义上的哲学 ,但如果由此而认为海德格尔式的存在论是对上述这种知识论进行超越的惟一途径 ,并进而把马克思哲学往海德格尔的哲学维度上拉 ,那就很容易忽略马克思哲学在超越近代知识论时所采用的独特理论路径的重要意义。科学认识论就是这种独特的理论路径 ,它不仅克服了海德格尔式的存在论想要克服的近代知识论的局限 ,而且还避免了存在论哲学本身所具有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缺陷性  相似文献   
29.
自然的生活世界与能动的生活过程:一种历史性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东 《河北学刊》2004,24(2):41-46
"生活世界"作为哲学问题,在西方学术界是在20世纪初叶凸显出来的,而在中国学术界的凸显则是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情.按照胡塞尔关于任何一种反思都是再造性反思的观点,生活世界在哲学视域中显现出来之后,其本身就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态度中的生活世界,而成为一种哲学态度中的生活世界问题了.  相似文献   
30.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