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6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34篇 |
社会学 | 1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 董治安教授,江苏徐州人。1934年生,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工作至今。曾任山东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中文系主任兼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史哲》编委、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孔子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董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功底 相似文献
92.
93.
任文利博士的《心学的形上学问题探本》是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写成的一部耐人寻味的著作。这里所说的“问题”,既是新儒学即理学在其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问题,也是作者在不断追问中所呈现的问题。要使问题真正成为问题,必须深入到所研究的文本之中,以“洞然观火”的精神作一理论思考,并以今人的眼光,跨过时间的维度,使之呈现在今人面前。这样,本具的问题和呈现的问题既构成历史与现在的张力,同时又在作者的“叙述”和“言说”中得到了统一。因此,通读全书,既有鲜明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感,在问题意识的统领下,历史与现实走到一起了。这也许… 相似文献
94.
彭培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8-9
况周颐是清末民初活跃在词坛的重要作家之一,其词作不仅既是传统词学发展中光辉的一章,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更是他本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况周颐对清末民初社会的变化显得极其不适应,空前的文化震荡、文化转型给他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更是无法摆脱。因此,况周颐在词作中时常表现出对清王朝的深深依恋。故况周颐的... 相似文献
95.
“道”的境界——老子哲学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老子哲学的深层意蕴是着眼于人生价值问题的境界说。老子之“道”不是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绝对的实体,而是实存或实在,是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是由主体性的“德”、通过主体的修养而实现的价值原则、价值本体;“道”不是一物,不是具体的认识对象,因而它不可指称、不可言说,不是感性知觉和概念分析所能认识,对“道”只能体认、体验,也就是由自我的“反观”、修养而实现心灵的超越,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子用“婴儿”和“朴”来比喻“道”的境界,这不是向原始自然状态的简单回复,而是指由“守静”的功夫而超越人为的欲望、知识、伦理,实现人的本真的心灵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96.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元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6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情况。提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学术的分类,而不是一种文学的体裁。由古代概念完全转化为现代概念,是在清末完成的。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多歧,造成了古代对“小说”判定混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