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民间资本的投资有利于巩固我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促进我区经济快速增长,对我区经济发展有较大 的促进作用。我区应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吸引民间投资的环境,激活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02.
艾合买提·孜亚依是20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其代表作《热比亚与赛丁》具有多重解读意义。以读者理论为视角,研究该叙事长诗对维吾尔叙事诗传统的创新与突破,并由此探讨维吾尔文学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新疆哈萨克“民考汉”青年亚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民考汉”青年群体亚文化是在本民族文化和汉民族(不止汉民族)文化的双重影响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本民族文化隔离机制;能通过汉语打开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与本民族主导性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故在一定程度上既有适应性又有冲突。这一群体的总的弱点是母语水平不高,这妨碍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优势。  相似文献   
104.
挑灯夜读,时有所感,或得,或惑,或喜,或忧,常信手录下,以志不忘。今择四题,总冠《夜读随笔)},按写作先后罗列于'F。滕毓旭寄我一本他新近出版的儿童诗集《绿色的梦》,睡前饭后,我陆续读完了。  相似文献   
105.
人·实践·历史感──简论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特征蔡函甫马克思哲学诞生以来所产生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但同时对马克思的误解也是最严重最惊入的。马克思是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于马克思以前或以后的人道主义者们的理...  相似文献   
106.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即“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关于为田开阡陌的记载和解释历来均不一致。《战国策·秦策三》载蔡泽语云;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史记·秦本纪》云:“(孝公)十二年,……为田开阡陌。”《汉书·食货志》云:“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  相似文献   
107.
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段祺瑞执政府的卖国罪行。在铁狮子胡同执政府门前,卖国贼段祺瑞命令卫兵向示威群众开枪镇压,并用大刀、刺刀、铁棍追打砍杀,重伤几百人,打死47人,造成“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朱良钧就是其中之一。烈士朱良钧,原籍扬州,当时随其父朱西垣(北大机械系教授),在北京中学读书,由于爱国热忱的激发,于1926年3月18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北京人民的游行示威。在“三·一八”惨案  相似文献   
108.
再谈艺术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三年我曾就艺术的形式美问题写过文章,谈到我国绘画艺术在因物立意、笔中寓骨、骨中见势的过程中表现形式的美,文中有些看法还待商榷。近年来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外美学遗产,也时常涉及形式美问题,现在试选择西方文艺批评史上某些有关看法,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西方在公元前四世纪已有关于艺术形式的文献。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指出:“那些偶像的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它们是没有心的。”批评了形式和内容的不  相似文献   
109.
上篇:乐论乐论可视为荀子的音乐歌舞艺术论,是荀子文艺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乐是人精神需要的必然产物荀子针对墨子“非乐”,明确提出了“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免也”(《乐论》)的论点。这个论点认为,乐的本质在于娱乐,它是根源于人的心理本能的情感需要,其产生是必然的,存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0.
文化认同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维系社会繁荣富强的基石。本文以当代维吾尔语短篇小说《刀郎青年》x 在表层叙述之下隐藏着的深层文化因素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力图展现作家祖尔东?萨比尔在作品中宣扬的理念:认同和继承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和思想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