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戊戌奏稿》的改篡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尤其是一九五八年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八种《戊戌变法》,将《戊戌奏稿》中康有为的全部奏折和五篇进呈书序一并辑入,使之留传更为广泛。此后,凡研究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及其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几乎没有不涉及此书的。但是,人们却很少注意到《戊戌奏稿》所辑录的奏疏和进呈书序,绝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作者为新版《近世人物志》所撰写的序言。金梁出身满清贵族,却能不畏权势,冒死上书请求诛权臣荣禄,为时人赞誉。清帝退位,金梁积极奔走,甚至不惜委身日人,自是其污点,但后来迷途知返,潜心著述,编纂了如《近世人物志》等一系列清史著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者认为《近世人物志》在勾画人物方面有几个特色:一是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二是历史人物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相得益彰;三是记载真实,不做任何修饰;四是记录了当时的特殊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史学界围绕康有为改篡戊戌变法奏议问题,颇多争议。本文利用尚未公开发表的清廷档案资料,对康有为在甲午战后的历次变法条陈分别进行了考订,对他是否曾向清廷提出选“议郎”和设“议院”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助于戊戌变法的真实历史的阐明。  相似文献   
14.
<正> 翁同和是晚清宫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曾为“两朝师傅,十载枢臣”,(恽毓鼎:《澄斋日记》<稿本>第四函)对当时政局起过很大作用。戊戌变法的期,翁氏既是军机大臣,又兼总署差事,故与新政关系极为密切。但是,翁是支持变法还是持反对态度?翁氏与康有为关系究竟如何?将翁氏赶出朝廷的是光绪还是慈禧?上述问题晚近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它们对戊戌变法研究又至关重要。要正确评价翁同和,要  相似文献   
15.
1884年(光绪十年)的甲申易枢是晚清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动,它对当时正在进行的中法战争,乃至整个清廷的命运,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甲申易枢产生的原因,着重揭示了慈禧、奕诉等人在这场政治风浪中的活动,以及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势的内幕,说明清王朝国破家亡的命运,是专制独裁政治制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新湖南》作者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宣传家、革命家.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表彰为国捐躯、功劳至伟的六烈士并建立专祠时,称赞杨毓麟“蹈海以殉”、“亡身报国”.可见其在革命党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然而,关于杨毓麟生平若干重要史实,坊间了解并不准确,他与清廷高官的复杂关系,以史料欠缺,殊乏论述,或以讹传讹.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处所藏杨毓麟信件及档册奏折为依据,考证若干重要史实,揭示他与军机大臣瞿鸿禨、两江总督端方的信札内容,并通过清档,厘清杨毓麟跟随驻欧洲留学生监督蒯光典赴英国具体日期、工作性质等.文章强调,对冯自由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革命逸史》等书,切不可一概视作信史,须考而后信之.  相似文献   
17.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性格刚毅,才干卓绝,然其传世之诗文极为罕见。本文介绍其早年重要遗稿《致星海先生函》,考订其写作时间及未能刊布流传之原因,论述与其相关之人物梁鼎芬、潘衍桐关系,揭示了康广仁对清末官场苛敛厘金、贪污盘剥以致生民涂炭现象的疾恶如仇,与其亟亟要求更张旧法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与《革命逸史》评价过高,实际上冯氏的辛亥革命论著漏洞百出。本文以日本外务省档案为依据,指出冯书有关孙中山一些重要活动记载不确,或与实际不符;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记述失误,与日档记载相反;冯自由甚至对自己参加过的历史事件记忆不清。冯自由有关辛亥革命历史记载不确的原因是,由于条件所限,对于清廷及日本等外国政府所存之档案,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回忆录写作。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由翰林精英而为封疆大吏,直至丁未政潮后入参军机、任体仁阁大学士,在汉族官僚中,可谓位极人臣,对于清王朝理应忠心耿耿。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本文以日本外交史料馆藏《在本邦清国留学生杂纂》专题档案为线索,揭示张之洞自光绪二十六年始,对有反满革命思想的留日学生态度多变。并以吴禄贞事件为例,揭出张之洞在自立军起义期间,通过驻武汉领事,秘密要求日本政府,对吴禄贞等人予以严惩;可是,当他们学成归国之后,又对这些留日学生网开一面,同情拔擢,以至于使武汉地区人才辈出,藏龙卧虎,成了革命势力的温床。本文还分析了张之洞这些行动的思想根源以及不同阶段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日档案史料为依据,探讨了从兴中会起义到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与刘学询之间的关系演变。揭示了刘学询在东京执行“联倭杀康”计划期间,于“夜深人静”之际与孙中山“闭户密谈”。孙中山试图通过刘学询筹集革命经费,而刘学询则心怀鬼胎,另有图谋。孙中山对刘学询抱太多幻想,又太重乡情,因而对刘氏效忠清廷、唯利是图的本质缺乏足够认识,故屡遭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