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域文化是作家们的精神母乳。地域文化精神直接影响到小说叙述焦点的定位与运动、小说话语与叙事视角的选择、言语风格的确定以及语言结构的形成;方言土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资源,而且为小说语言增色许多;作为地理风貌的自然风光进入小说,必然影响着描写这些风光的语言风格的选择;民间语言体现一种民间立场的叙事,与官方文化拉开一定距离,并显示出民间幽默的智慧与解构的才能;有作为的作家不仅善于到地域文化中去淘金,而且能跳出其拘囿,去经受各种异地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22.
吴投文既是学者,又是诗人,作为学者的他还兼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文学史家与大学教授的多重身份。他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就是以多重身份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典诗歌进行了解读,显示出他的多重素养和广阔的视界,取得了良好的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23.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语言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这场大变革在19世纪末到五四前夕主要偏重于语言形式,努力为小说语言注入新的血液;到了五四时期,小说语言的变革具有革命的意义,不仅是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而且个人话语、启蒙话语与新型的政治话语成为小说语言的主要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24.
一个怪诞世界的存在方式--论残雪小说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雪的小说以建构一个怪诞的世界作为己任,这个梦幻世界存在于她的语言之中.她那别具一格的梦呓式的小说语言,以突出表现一个噩梦时代的文化氛围,揭示生活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病态心理与孤僻的精神状态.残雪小说语言的非理性化使她获得了较多的自由,以便有效地将人类心灵深处最隐秘、最阴暗的东西抖露出来,并向其复仇.  相似文献   
25.
亦夫的《土街》问世后遭到了冷遇,但其文化意蕴却是很深刻的。本文从探究“土街”毁灭的悲剧入手,集中分析“土街”人相互间的仇恨与嫉妒及其原因,揭示出“土街”人灵魂的迷失与精神溃乱的状态,并指出其无望的救赎的哲学内涵,从而论证出小说独具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传记文学写作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除了人们经常见到的全传、家传、评传之外,考据式传记、学术传记、精神传记等纷纷出现。最近与读者见面的张耀杰的《曹禺:戏里戏外》(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1月出版),就是一部精神传记的范本。  相似文献   
27.
传记文学(尤其是文学家传记)的历史特性要求作家以学术意识投入写作。陈才生怀着强烈的学术意识投入《李敖评传》写作。他在细致地叙述了传主人生的同时,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准确地概括,对传主的精神做了定位,并且追溯了他的思想来源,展现了传主的人生矛盾,将传主的某些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与此同时,陈才生根据学术传记的要求以诗性语言和学术语言进行写作,以材料可靠与引文规范显示出传记文本的学术严谨。因而,《李敖评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8.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言所取代 ,语言浅白却单调而且内涵不够丰富 ,呈现出一定的病态。  相似文献   
29.
孙德喜 《唐都学刊》2000,16(2):104-107
庄之蝶与夜郎等都是乡下来的“都市人”。他们离开故土闯入都味着与农业文明割断脐带,而社会大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社会严重失序他们倍感困惑和焦虑,他们的文化心理决定着他们向传统文化退缩。  相似文献   
30.
编辑先生:您好!近日拜读贵刊1998年第3期刊载的张是超先生的《周杨‘文革”落难现象之反思》和刘成友先生的《形式及其观念意味:对“文革’主流文学经典文本的解读》二文,倍感兴奋、激动.据我看来,这是贵刊设置“文革”文学专栏以来不可多得的佳作,可称得上是重量级拳头论文,是近年来“文革’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文革’10年是中国当代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文革”文学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的部分.研究‘文革”文学对于深人把握那个令人不堪回首的时代的国人的扭曲的灵魂与贫困、病态的精神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