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阅读<求是学刊>,人们总是特别关注文化哲学;研究文化哲学,人们总要阅读<求是学刊>.在近30年来的中国学术历程中,<求是学刊>已经成为文化哲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文化哲学研究则成为<求是学刊>享誉学术界的最为耀眼的"品牌".  相似文献   
62.
关于理论及其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什么是理论?理论不仅是解释对象的概念系统,而且是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概念系统。具体地说,理论在观念上规范着人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样想和不怎样想,即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理论又在实践上规范着人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样做和不怎样做,即规范着人们的实践内容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理论是理性的人类的存在方式,理论的发展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3.
哲学反思之路——孙正聿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先生 ,听学界朋友说 ,您在 1 96 6年高中毕业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哲学专业 ,1 977年恢复高考时您的第一志愿又是哲学系。您为什么会如此执著于哲学呢 ?●我在中学读书时总是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 ,特别是喜欢各种作品中的深沉的思想以及思想家的传记。记得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 ,“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或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特别向往哲学 ,并在高中毕业时报考了哲学系。可是就在临近高考的时候 ,“文革”开始了。在 1 96 6年底到 1 96 8年底两年间 ,由于既无学可上 ,又无工可做 ,我便自己大量阅读了那时…  相似文献   
64.
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的精神坐标上,崇高与渺小一向是对立的两极。崇高表征着真善美,渺少则意味着假恶丑。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一向是以阐扬崇高和贬抑渺小作为自已的追求目标和理论使命。然而,20世纪的哲学理性却在反省崇高及其种种对象化存在的百年来的精神历程中,既消解着种种被异化了的崇高,又承受着失落了崇高的种种精神困倦。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正徘徊于对崇高的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65.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体论旨在寻求“何以可能”的根据 ;寻求“什么”何以可能 ,构成特定的本体论。本文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的三重内涵 :把本体论定位为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 ,实现了本体论理论内容的变革 ;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诉诸对人的历史活动的理解 ,实现了以唯物史观为依托的理论基础的变革 ;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诉诸“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实现了本体论与“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6.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从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藩篱中摆脱出来,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方法论和民族创新意识,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然而,综观各种范式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创新无不是与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依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随着时代和哲学主题的变迁,这一问题在当代也呈现出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如何立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主题,系统总结和反思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全面挖掘这一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就是一项重大而又基础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刊集中编发了这组文章,详细探讨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这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哲学方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7.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经常用“反思”来表述哲学思维的特性,然而,究竟何谓哲学反思?哲学思维为何是反思?哲学反思的根据、对象、方式、特性与功能到底是什么?是否或能否存在非反思的哲学?现代哲学是否改变了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些关乎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性的重大问题,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一、反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反思,在其最直接的意义上,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揭示和反思思想构成的根据和原则,从而变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从而变革人的实践活动。哲学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包括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前提批判、本体论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存在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前提批判以及现代哲学的自我前提批判等主要内容。哲学在思想的前提批判中不仅反映和表征时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9.
哲学作为思想中的现实,当代中国哲学史理论地表征了当代中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总结、概括和反思。在以当代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历史时期为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主线,如何以重要的哲学论争为背景提炼和概括当代中国哲学史中的重大问题,如何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的相互关系,如何选择和阐述各个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如何论述各个时期的哲学状况及其发展趋向,这些都是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哲学理念撰写《当代中国哲学史》必须认真研究和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