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411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137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907篇
理论方法论   218篇
综合类   2209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1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411.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特征,是民主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无产阶级专政。从政治性质上看,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政治形式上看,它是民主共和政体。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412.
百年文学研究的学术性反思———“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学术研讨会综述孙先科1997年9月14日至19日,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河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召开。这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从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与文学理论研...  相似文献   
413.
本文通过印度的两个不同但紧密相关的例证———将占星术作为“本土知识”纳入大学课程和让“原住民”接受教育———探讨了“本土知识”和“正规教育”的关系。将某部分知识确立为本土知识并纳入正规体制之中 (从而将其确定为合理合法的知识 ) ,靠的是宣称具有原住民地位的社会群体所享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而不是知识的实际内容。吠陀占星术在印度大学教育课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是因为支持这种做法的“印度教权利”这一群体争取到了“原住民”地位 ,并且具有将他们的信仰转化为合法“知识”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 ,原住民在政治上还没有发言权 ,因而他们的语言和知识体系仍处于边缘地位。所以 ,“本土知识”最终是一个政治和具体环境的概念 ,而不是具有实际内容的概念。  相似文献   
414.
当代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经济起飞、技术繁荣、科学昌盛的时代,这个时代展示给我们一系列新的理论课题,它呼唤着党的每一个理论工作者走向实际,走向社会,面对当前这场经济改革,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理论勇气,冲决“左”的思想束缚,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摒弃长期形成的僵化模式,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去进行新的理论开拓.  相似文献   
415.
土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科学的土地纲领是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能否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土地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土地问题有着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认真学习这一理论,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16.
毛泽东的诗词辉煌雄壮、气势磅礴。然而,伟人也有平凡人的儿女情长,《虞美人·枕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首词作于1921年,第一次公开发表于1994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原文如下: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毛泽东1920年与其师杨昌济之女杨开慧结婚,由于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二人婚后聚少离多。但分离并不能阻止依恋,距离产生的是相思。《虞美人·枕上》抒发了毛泽东由于婚后别离而对妻子杨开慧产生的无尽相思之情。它真实…  相似文献   
417.
在系统层次问题上以往的最大失误是在空间意义上理解层次,有些人虽然也知道层次具有时间性但在具体思维过程中却又把它空间化处理了。人们不能建立时间性层次思维的原因除了习惯于空间性思维外,根本原因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没有解决:系统进化的各个层次(历史)是怎样凝结为当下的空间结构的。  相似文献   
418.
WHETHER和IF     
1、尽管有些书反对把if当whether(是否)讲,去引导名词从句,但说英语的人不听这一套。if和whether通用已成为习惯和语法规范了。如:  相似文献   
419.
休闲教育的伦理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春 《学术研究》2006,47(5):62-65
休闲教育不应只强调休闲而忽视工作。休闲教育有一个从“谋生休闲”到“乐生休闲”的过程。物质生产是休闲教育的前提。以历史的维度来看,从工作伦理到休闲伦理的变迁反映了人类价值观的不断更新。但是“谋生休闲”仍然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休闲教育目标,休闲教育更不可忽视工作伦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420.
贾平凹散文创作生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是新时期文坛中较早触及生态美创作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一种审美的生态思想:在微观上,他刻意描摹自然的原生情态美,展示生态的生机与活力。贾平凹描摹自然生态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客体化(人的自然化),即将自己移入对象之中客观描写自然,展示对象的美,很少抒情,二是客体主体化(自然的人化),即通过对客体结构形态的描摹,抒发主体的诗思哲情。在宏观上,他努力创造“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表现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发展关系:生命和万物的同一是贾平凹“和谐”艺术世界的亮点。这种独特的和谐文化意识,主要源自作家人生过程中习染的两个方面,一是作家生活的古朴淳厚的“商州”文化濡染,二是受中国人传统宇宙意识的制导。从现实超越性上,他批判“工业文明”的生态悖论,追寻着人的生态本真: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带来丰美的物质享受,但无限膨胀的欲望又将人类带入破坏和谐关系的悖论,使人陷入“自掘坟墓”的险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