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1.
生存·超越·自由——对雅斯贝尔斯"生存"思想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是一种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人学,将自由、选择与责任浑化为一体的"生存"是其全部学说的运思轴心.在他看来,"生存"不同于"实存".因为"实存"是定在于世界之中的,而"生存"则是在世界之中不断突破世界的.他由此认为,"超越"是"生存"的内在结构."生存"意指自作主宰、自我超越、自我担待的个体的人,它是雅斯贝尔斯"生存人学"的价值主体,而这一价值主体所寓托的秘密乃是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不平衡关系"问题,国内学术界曾有过两次较大的论争: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论者们都借着马克思的名义来说话,而且都自以为抓住了马克思的本意.但由于各自的前见不同,马克思在他们那里便呈现出了斑驳的色彩.这些斑驳的色彩交互冲突,相互否定,为凸显出一个真实的马克思提供了某种契机,同时也提示人们:在马克思思想框架内未必能获得彻底解决的"不平衡关系"问题,或许可以获得另一种途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尚礼文化,推崇价值理性与内省精神,注重以“礼”为规范的社会、伦理秩序。这种超稳定的文化结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历史惰性。而现代文化在本质上则是一种尚力文化,崇尚工具理性与扩张精神,信奉以“力”为裁判的竞争法则。后者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文精神流失、社会价值混乱等一系列副现象。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继承尚礼文化的优良成分、克服尚力文化的固有弊端,在尚力与尚礼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制衡关系,这是为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提供必要的动力机制和规范机制的必由之路,也是事关中… 相似文献
14.
15.
世俗文化时代的价值迷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目前正进入世俗文化占主流地位的时代。承认世俗文化存在的历史合法性,并不意味着对世俗文化采取一种堆着笑脸、一味抚摩的认同态度。面对世俗文化利弊俱生的现实困扰,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化研究者,是很有必要保持一份理性的精神和批判的勇气的。世俗文化在不留情面地消解了陷入僵化的意识形态文化以及虚伪的精英主义话语的同时,也制造了转型期社会所特有的价值迷乱。 一、全面消解后的意义废墟 世俗文化在粗鄙的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怂恿下,高举平面的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大旗,以其反叛一切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