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9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83篇 |
劳动科学 | 17篇 |
民族学 | 71篇 |
人才学 | 120篇 |
人口学 | 49篇 |
丛书文集 | 890篇 |
理论方法论 | 216篇 |
综合类 | 2164篇 |
社会学 | 327篇 |
统计学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259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222篇 |
2010年 | 241篇 |
2009年 | 225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33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一个纯回族村———杨庄子村的有关伊斯兰教经济思想和行为的调查 ,并经过与伊斯兰教经典经济思想的比较分析 ,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现状得出 :穆斯林地区人们的经济思想和行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2.
孙墨池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4)
机器功能主义是功能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对心灵的本体论问题和其它心理属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的,克服了逻辑行为主义和类型同一论部分困难的哲学理论。但机器功能主义虽然作为一种主流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在解释感受性质等问题上具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3.
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湿地公园今后的景观形象。结合安吉西港湿地公园规划实践,提出了在湿地景观营造中融入乡土景观元素的思路,提炼自然、人工和非物质形态三类乡土景观元素运用于景观营造,增强湿地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属性,让湿地公园景观回归朴实无华的自然和乡野特质。 相似文献
204.
205.
司马相如离开长安赴梁孝王"梁园文学"集团学习辞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梁孝王具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梁园文学"具有上层贵族喜爱的"神仙不死"思想。这是"皇权"与"不死"对汉初辞赋写作影响的结果。后来"梁园文学"等地方辞赋与汉武帝的宫廷辞赋相结合,产生了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汉赋"。"皇权"与"不死"就成为司马相如以及其他赋家早期书写汉赋的两大主题。"梁园文学"在汉赋生成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6.
孙舒凡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1)
日语惯用语中,包含“虫”字或者与“虫”相关的惯用语占据着一定的数量,这种现象主要受日本历史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入手,探究“虫”类惯用语使用较多现象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日本人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20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穆斯林在城市中的组织方式和分布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型的精神社区正在形成。这种精神社区表现出了有别于地域社区的独特性,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和改进针对城市穆斯林,尤其是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对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8.
田会是中国古代农村民间的一种互助性合作组织。它至少在清末浙东地区较为普遍地存在。在祀田、义田以外,会田又是另一种新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其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跨家族的村民之间的经济互助组织。 相似文献
209.
中国农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直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以197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农民个体形象报道为样本,笔者发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日报》作为宣传和解读农村政策的主流媒体,对农民个体形象塑造的密度,与国家对农村进行议程设置的强度正相关;以正面宣传为主,对农民个体形象的塑造总体上看以爱国奉献、勤劳智慧两种形象最为突出,但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大;所用体裁以消息为主,将普通农民置于报道主体位置。同时,《人民日报》关于农民个体形象的塑造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政治性;过于强调正面宣传,一定程度上忽视农民弱势形象的实际;报道大多涉及公共领域,忽略农民生活中的私人领域。笔者提出主流媒体报道农民形象,应坚持正面宣传和传播正能量为主,但必须紧密结合农民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应主动服务好政府议程,但必须尊重农民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实际地位和诉求;应宣传农民在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做到政治性与新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