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1):20-27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于2010年获赠一批西域文书,据信来自和田,年代为唐代,其中汉文文书有300多件,并有武则天时期的文书。这批文书多为于阗镇守军的文件,既有利于了解当时的军政体制及其变化,也有利于了解镇守军与于阗地方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孟宪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4-127
李君羡谋反案件发生于贞观二十二年。但是,在武则天时代,为了武周革命的论证需要,武则天朝廷同意了李君羡后人的解释,认为是武则天天命暴露,而李君羡之死是充当了武则天的替罪羔羊。这一说法在武则天时代写入唐朝的国史,并被后代史书如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沿袭,流传甚广。《资治通鉴》不仅沿袭这个说法,还把李淳风劝杀的故事也纳入李君羡案件的解释中,从而完成了李君羡案件的再度阐释。本文仔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遭遇的阐释历程,认为除了武则天政治的需要以外,古代历史学家的政治天命观念也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5.
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国资料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当时历史的认识 ,其中的各种官文书 ,不论上行文书还是下行文书 ,不仅提供了高昌的制度史资料 ,其文书本身也是极其珍贵的史料 ,因为在古代官僚制度中 ,文书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对高昌国下行文书符进行了重新讨论 ,涉及符这种官文书在高昌的来源、变化 ,符的运行以及存档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日本的敦煌研究起步较早,五十年代一雄、山本达郎等学者为敦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已作出巨大贡献,现在仍有许多学者利用敦煌资料成了各个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但日本却没有敦煌研究学会。中国的敦煌研究文革以后正式展开,特别是1983年成立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为推进后来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1988年11月,作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分会,中国吐鲁番学学会已宣布成立,但直到1990年5月在吐鲁番召开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才广为人知。在敦煌研究的组织化方面,中国走在了日本的前面,而在吐鲁番研究的组织化方面,日本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1987年…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守军为研讨对象,希望通过于阗镇守军的情况了解军镇制度在西域的发展。唐代于阗史研究,离不开和田出土的于阗文书,而于阗文书尤其是汉文文书,则多为军镇文书,对于研究于阗镇守军及更基层的军事单位如杰谢镇等,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于阗镇守军的很多问题尚不清楚,本文重点探讨了镇守军的主要职官。 相似文献
28.
孟宪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20-128
于阗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在唐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阗与唐朝其他边疆地区一样,在军政体制上也发生从镇戍到军镇的演变。本文认为,毗沙都督府与安西都护府是原有的羁縻府州系统,而于阗镇守军与安西四镇节度使是新的军镇系统。从长寿元年唐朝在四镇驻兵以后,开始了军镇化的过程,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定型,最终军镇体制后来居上,从权力上控制并支配了原来的羁縻体制。 相似文献
29.
30.
民间结社是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中古以前的相关资料缺乏依然是目前这项研究的主要症结.本文通过吐鲁番和古代龟兹出土的汉文文书,对唐代西域地区的民间结社进行了新的探讨,使得这个研究领域的资料有所扩大,具体认识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