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3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论郑玄的"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作为东汉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建树了经学史上前无古人的业绩,也为自己创造了获取高官厚禄的条件。但他拒绝仕途,淡泊名利,终生安身立命于经学,以一个纯正学者名世,显示了清醒的人生定位与恒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2.
43.
天汉二年,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被腐刑,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司马迁罹祸被刑的主因在内而不在外,这一点似乎尚无人论及。司马迁的思维空间一直停留在“百家争鸣”时代,又错误地认为汉武帝是有道明君,这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内因,“李陵之祸”不过是外部条件。受刑后,司马迁彻底地认识到现实的冷峻和严酷,为了完成父子相传的伟大事业,他隐忍苟活,在完成《太史公书》后的某一天悄然而逝。  相似文献   
44.
扬雄述论     
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直生活在浓浓的“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氛围里,读书做学问也往往与仕进联系在一起。所以,除了一些特殊时期(如战国时期和清代乾嘉时期)外,很少出现无官位的纯正学者。这是因为,一方面,知识分子很难排拒来自功名利禄的诱惑,另一方面,为了获取做学问的资源与条件,最捷便之径亦是做官一途。然而,只要一入官场,就很少有人能够把握自己而不随波逐流,其命运也就不知伊于胡底了。西汉末年的大学问家扬雄一生的遭际,展示的就是一个比较纯正的学者在矛盾逞途中的命运之旅。扬雄(前53—18年),字子云,西汉蜀…  相似文献   
45.
三位中青年学者付永聚、任怀国、岳宗敏撰写的《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35万字的卷帙,将上起原始社会,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00年之久的我国政治制度作了系统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论述。是一部时间跨度长,内容含量大,体例较为新...  相似文献   
46.
仲长统是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他才华横溢,满腹经论,明于知人,期望为东汉皇朝刷新政治,重整秩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后由尚书令荀或举荐为尚书郎,参与曹操军事活动.在荀或因反对曹操专权死于非命后,仲长统即转而发愤著述,留下一部<昌言>.他猛烈抨击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擅权造成的政治黑暗、社会腐败和百姓苦难,揭露豪人之家势力膨胀带来的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公.提出限田抑兼并、减刑救贫弱,慎选举正官风,重本抑末发展经济,以及加强武备,注重教化,移风易俗等主张,展示了儒家的传统理念.由于仕途受挫,他又深感"名不常存,人生易灭",希望"卜居清旷",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享受生之快乐.  相似文献   
47.
侯外庐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同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前辈一起,为中国史学这一最古老学科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等著作,构筑了宏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侯外庐学派。本文仅就《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一书,评述这个学派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48.
隐逸之士是伴随阶级社会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东汉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原因的综合作用,此一群体是显著扩大之势。同隐逸,其中又有儒隐,道隐之分,真隐,假隐之别。儒隐者以隐逸为进入或重返庙堂的手段;道隐者以隐途为目的,前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鹤在功业;后者鄙薄功名利禄,关注个体生命,二者在文化上都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
赵梦涵教授是近年来潜心从事中国财政税收史教学和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学者,发表了不少论文和著作。近年他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一书,是研究建国后我国财政税收史的力作,受到不少研究现代史学者的激赏。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财税商贸史论》是他研究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财税商贸史的结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新收获。本书所研究的问题,时间长达4000余年,跨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容复杂,涉及面甚广,囊括每个历史时期、每个朝代的财政收支状况、财税制度、财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0.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但至今聚讼纷纭 ,莫衷一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并不比欧洲晚 ,但始终未能发展到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经济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所形成的强固制约因素 ,再加上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就使之难以突破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