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一、从语义学看Technocracy  对于Technocracy,我国学界把它译为“科技治国论”(高钅舌先生等译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技术统治论”(赵国畸先生等译的《当代美国的技术统治论思潮》)、“专家政治论”(商务印书馆于1984年出版的《英华大词典》)、“技术主义”(香港版的《牛津英汉百科大辞典》和梁实秋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上述译法自然表达了Technocracy这个英名的某些语义,但并未揭示出它的深层内涵和基本精神。因而有以偏概全、以末充本之嫌。这种译法不仅影响学界和社会对T…  相似文献   
12.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父时代”是否中断了古希腊科学思想的文脉?本文专注于奥古斯丁在传承“七艺”上的三点重要作为:其一,破除至少是削弱了占星术对天文学的冲击,试图维护天文学的数理科学性;其二,破除“艺术即模仿”的成见,论证了艺术也是理性知识的判断,从而坚守“七艺”作为理性知识的统一;其三,开启用“七艺”论证“三位一体”等神学疑难的先河,确立“七艺”在基督教信念中应有的学术地位.这些论证都不悖于信仰高于理性的基本思想准则.本文至少有两个推论:其一,“七艺”作为科学思想从古希腊形成体统,即使在黑暗世纪的教父奥古斯丁仍在滋养守护,T.库恩所说的“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值得怀疑;其二,“七艺”作为推证理性涵养西方科学千年不止,李约瑟难题或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受人类认识方式深化的影响,而人类认识方式的深化又取决于认识论框架的转换。本文试图在理解以往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有更大解释力和更大启发力的新的认识论。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以往的和现存的认识论多是单向的;而新的认识论将是互补的。 元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进行认识论研究或思考认识论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澄清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必须界定认识论研究所应该遵循的方法论原则,这就是元认识论的意义之所在:元认识论是对认识论的深层反思,是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以往认识论研究的局限在于,人们总是把…  相似文献   
14.
追问价值的哲学本质就是价值的哲学化,也就是价值概念从经济学范畴到哲学范畴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被哲学所同化,从而引起了价值观的变革;同时,哲学也被价值所同化,从而引起了哲学观的变革.(一)价值哲学化的生成价值的哲学化就是价值概念从经济学范畴到哲学范畴的转换过程.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曾经探讨过善、目的、正义、美德、义务、审美等问题.柏拉图的这种探讨几乎涉及了价值哲学的各种问题,但是,柏拉图并不是在价值哲学的名目下进行这种探讨的,他甚至未能提出价值这一哲学范畴.因此,柏拉图的理论只能被看成是价值哲学化的“史前史”.  相似文献   
15.
一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一个难以超越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释义者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去同化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点的自然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理论还原为目然理论;另一方面,具有历史主义倾向的释义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去同化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点的历史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理论改装成历史理论。于是,我们便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图象:一个是作为自然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心脏是物质本体论,它的骨架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个是作为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心脏是实践本体论或“人类学本体论”,它的骨架是历史唯物主义或“人学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遗著》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康德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主要形成了三种对立观点:“堕落说”、“漏洞说”和“裂缝说”.观点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康德对Lücke的含义有着模糊甚至冲突的表述.因此,BryanHall以重构过渡11中的“以太证明”为依据,反对堕落说和裂缝说,支持漏洞说.但是,Bryan Hall的解体模型没有明晰“以太证 明”和“以太演绎”的不同以及二者的逻辑承接关系,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用“以太演绎”的逻辑结构完善Bryan Hall的解体模型是解决问题正确路径.以此证明:“堕落说”是错误的,漏洞说和裂缝说可以和谐共处,《遗著》是批判哲学中“漏洞”和“裂缝”的修补,是理解批判哲学体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承认科学哲学史本身就是对传统科学哲学特别是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观的超越。如果我们不仅相信维也纳学派属于科学哲学,而是古希腊诸贤也有科学哲学思想,那么这种思考将对何谓科学哲学以及如何推进科学哲学给予重新理解。古希腊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哲学思想是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的来源;中世纪往往被称之为文明的黑暗时期,但中世纪的宗教信念在本质上是对古希腊以来某些重要科学成就如共相论、四因说、天体学说的绝对化过程;理性时代不仅是科学革命时代,也是科学改变哲学的革命时代,培根等人的经验主义和笛卡尔等人的怀疑论归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其思想实质是一种机械论的世界图景;分析时代的逻辑经验主义不过是当时数理科学的哲学反思而已。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唯物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唯物史观的历史合理性、理论限度和发展的可能形式。我们主要思考了三个问题从物质生产力范畴到创新性生产力范畴的转换问题;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形态论分析到企业—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市场组织等的个体分析的转换问题;从决定论的关系模式到合力论的关系模式的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问题是近年学界一直被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把主体性问题局限在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范围内,在形而上的层面加以研究。近年来有些人开始把主体性问题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思路。人的主体性无法离开工业化和市场化而真正确立起来,即是说,工业化、市场化是与人的主体性处于互动的关系之中。在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人的主体性是所有者与交换者的统一,是法人与商人的合一;现代人的主体际性是所有者之问的等价交换关系,是法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江泽民总书记号召加强近现代革命史教育以来,有关著述可谓精彩纷呈.由聂家华、武善云主编的《中国的脚步——民族崛起的百年历程》(以下简称《中国的脚步》)在香港回归与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由山东友谊出版社推出.《中国的脚步》一书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