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6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2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52篇 |
人口学 | 28篇 |
丛书文集 | 425篇 |
理论方法论 | 150篇 |
综合类 | 1063篇 |
社会学 | 148篇 |
统计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51.
52.
宋文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并推动了主流话语的建构,从而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一次文学与主流话语的高度融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与主流话语之间不存在分歧,对历史叙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创作中出现的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偏离使刚刚建立的规范有了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53.
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Web 2.0推动开放式创新模式运行的核心技术,根据多层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参与主体网络,据此探讨了Web 2.0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技术源,进而结合4种Web 2.0核心技术分别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网络技术资源收集整合平台、技术方案评估平台、技术方案优化平台、创意方案体验测试平台和用户反馈交流平台,并以此作为开放式创新的5个关键环节构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三阶段运行模式,最后提出了保障该模式顺利运行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4.
翻译批评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批评主体的主体间性建立是实现批评理性和批评意义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异同可知,这两大理论对阐明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具有重要的启示: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现代化诉求是走向多元与对话,精魂是理解与开放,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实现在于处理好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辨证关系。因此,新世纪的翻译批评应是一种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这种批评是以译作为媒介,专家学者、译者、普通读者和原作者共同参与的一场平等、多边对话。它具有未完成性的特点,即任何批评的主体都不保有做出最后结论的权利,批评是开放的,是自由的;它实现的基础是参与主体既保持"外位"的立场又积极参与,实现的条件是批评者有整体观,对译者的翻译理念、方法和目标持体验的理解。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将使翻译批评更具有可接受性,同时能更好地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55.
宋子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通过工程图学的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的结合,表明基础课教学在深人下功夫的情况下,完全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56.
农户小额信贷是一项成功的扶贫模式,在我国的实践效果显著。本文对农户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 行分析研究,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一系列对策,以便有效地促进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7.
“子”在《孟子》中的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永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中,一般的语法著作和语法研究者把“子”都解释为表尊敬之词。本文在考察了《孟子》全部代词及“子”的所有用例后发现,“子”在《孟子》中却无表尊之意。文章用充分的例句分析了“子”和“尔”、“汝”及“夫子”、“先生”在《孟子》中的不同用法,同时还就《孟子》和《论语》对“子”的用法进行了比较,从而说明“子”在《孟子》中是以一般的对称代词出现的 相似文献
58.
宋晓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2):104-108
本文从创作对象、创作原则及创作主体必备条件三个方面,对汉族诗学家刘熙载与彝族诗学家举奢哲、阿买妮的诗歌创作观进行比较.刘熙载认为"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诗"不可一作不真"、"往活处炼";"诗品出于人品".举奢哲、阿买妮则提出诗要"浓墨描事象,重彩绘心谱";"要把人写活"、"主脑要抓准";"学识是主骨".双方的诗学观点既有相同又有相异之处,而不同之处恰是汉族抒情诗学繁盛,彝族叙事诗学发达的客观表现. 相似文献
59.
舆论监督"三光作用"的首创权属于深圳市市长李鸿忠.2004年2月28日,新当选的深圳市长李鸿忠面对采访人大会议的记者,用"三光作用"来评价新闻监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一是阳光作用,把问题暴露于阳光之下,使问题无处藏身;二是目光作用,把问题置于领导和群众的目光之下,使问题跑不了;三是激光作用,问题经新闻媒体披露后就像医生使用激光治病一样,有利于兴利除弊,低成本解决问题.李鸿忠的比喻通俗贴切,它形象地指出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步入新世纪,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步伐的加快,各种各样的问题浮出水面,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及原则. 相似文献
60.
中明时期,王阳明及王门诸子对人欲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着眼于人的本质属性,认为至善的良知本来无欲;二是扩大天理的外延,使之涵盖人欲.何心隐较为全面地探讨人欲问题,从正面肯定了人欲,并提出寡欲和育欲,主张对人欲进行引导,以维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李贽又继承并发展了何心隐的人欲思想,提出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对晚明人欲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